在明朝时,平和诞生了一位监察御史,后被景泰帝敕封为巡按御史。这位巡按御史姓张名宽,是一位跛脚,所以,人们就称呼他是平和的“跛脚御史”。纵观张宽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史载,景泰八年,张宽在奸党乱朝纲时,他面折廷争,直言敢谏,因而得罪了第二次当皇帝的明英宗帝,被宣布下大狱。是时,因霹雳闪电,明英宗帝以为触犯苍天,于是,就将张宽下大狱改为降职处分,到安定当县令。面对不公正的处理决定,张宽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县令的岗位上励精图治,任劳任怨,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张宽为了人民的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张宽过世后,入祀平和乡贤祠。
张宽(1417—1462),字周弘,号安节。登景泰辛未科进士,明代琯溪人,授云南道监察御史。(见道光版《平和县志》第379页)
张宽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体察民情,每到一处都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至今在街头巷尾还经常传颂着他忧国忧民、面折廷争、直言敢谏的故事。笔者从道光版《平和县志》、平和民间传说、平和县琯溪张氏祠堂、平和琯溪张氏族谱认识了这位历史人物。
根据平和琯溪张氏族谱记载:张宽系琯溪张氏第五世祖张士启之第四子,生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张宽少年时聪慧、才思敏捷,在私塾读书时,从来不偷懒,起早摸黑背诵《四书五经》。据说有一年的夏天,闷热的天空突然间下起西北雨,当雨过天晴后,张宽就带着书本走出门外,在附近溪边竹林下漫步读书。当时正好本村的一位私塾老师也在此散步,听到竹林里的读书声,心血来潮就径直走进去。只见张宽有时候低头看书,有时候抬起头好像在思索什么东西,私塾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就想试一试他的本事。先生凝思着,苦苦思索着上联,突然间私塾老师的眼前一亮,左前方有一株竹笋刚刚落下笋壳,于是,灵感一来,就出了上联“笋因落箨方成竹”,张宽抬起头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只凝思片刻,随口对道“鱼为奔波始化龙”。先生十分惊讶,小小年纪竟然出口成章,而且如此大气,心里暗暗想着:眼前这位少年前程肯定无限。于是又顺口说了一句鼓励的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年定能登金榜,占鳌头!”
张宽把私塾老师的鼓励,当作一股动力,在学业上更加刻苦攻读,不久,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张宽还喜欢吟诗作对,平时与一大群好友经常一起吟唱,在琯溪的河边、竹林下,到处留下他与一大群好友的足迹和琅琅读书声。
张宽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考中甲子科第十四名举人,时年二十八岁。张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贫困情景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据说张宽刚刚进入私塾时,私塾老师看他眉清眼秀,很是可爱,就随意问他说:“为什么读书?”张宽说:“读书为了当县官,我要让我们的村庄全部过上好生活。”为此说,在张宽幼小的心灵里早就埋下报效家乡的种子。因此,当他一举成名时,就为家乡办了两件民生大事。
话说张宽中了举人后,当时刚好大旱天,粮食减收,群众的生活十分困苦,张宽很是着急,就把家中的所有粮食全部分给老百姓。为了长远打算,他发动全村群众投工投劳,开水沟兴修水利,需要动用的田地全部由他家里调剂给他人,全村老百姓拍手称快,大家都说:张宽是干大事的人,日后肯定前程无量。听着称赞声,张宽只是笑了笑,他在心里想:我只不过是为家乡做了一点点的事情,老百姓就对我这么感激,可见家乡的父老乡亲是多么的善良。
“张宽力学好义,领乡荐后,尝捐谷三百石作南山陂千余丈;又割地为圳万余丈,以兴水利,乡人德之……”(见道光版《平和县志》第379页)
话说张宽中举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继续在求学的路上“摸爬滚打”。他经常与好友一起吟诗作对,探讨更深奥的书诗知识。为了静下心攻读圣贤书,他还与好友结伴前往灵通山。据说张宽初上灵通山,就与灵通山结下不解奇缘,这段奇缘成为千古绝唱。
传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张宽与几位好友相约到灵通山,当爬上天梯到了灵通岩时,看见珠帘水从山顶上喷泻而下,在灿烂的阳光普照下,显得更加壮观美丽,连口称赞。天生好奇的他,右手伸出去想摸一摸,但微风轻轻一吹,飞下来的水雾往外一飘,怎么也摸不着。张宽心想:摸不着就拉倒。正想转身到别处,但有些事情不知怎么搞的,就是十分凑巧,也许命中注定张宽有一劫。只见这时灵通寺庙走出来一位和尚,这位和尚鹤发童颜,他见张宽仰望珠帘水感叹着,便道:“此珠帘化雨,乃灵通十八景之一。珠帘之水为名山仙气所化,若有福分伸手触之,日后便会高中进士。” 张宽一听,心想,普普通通的水,哪里有这么神气?这位和尚真是瞎糊弄人。但心里又想,试试看又何碍?于是,张宽右手又一伸,眼看珠帘水就要触摸到手的时候,一阵轻轻的山风又吹来,珠帘之水又往外移了移,就是不触摸张宽的手。张宽的心里有点着急,他的手又向前慢慢伸出去,身体也慢慢向前倾斜,突然间,张宽的手心顿觉凉爽爽,十分舒服。他心里一喜,暗想,我已经摸着了,摸着了。正当他想把伸出去的手收回来,但由于身体倾斜度过大,不但没有把手收回,反而连人也掉下深坑里。同行的几位好友吓了一大跳,纷纷往下走欲解救张宽。万幸的是张宽被一个树头拦住在半山腰,他没有被坠落到万丈深坑里,保住了生命,只是跌断了一只脚。张宽好不伤心,好好的一只脚说断就断,今后如何走完人生的道路?
但张宽的心态不错,迅速调整思路,身残心不能残。他更加刻苦攻读书诗,终于在七年后的1451年顺利考上进士,成为闻名海峡两岸的“跛脚进士”。
有的人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张宽在灵通山却是一失足成千古佳话。他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很多的人,不久 “平和无孬跛” 的乡谚就在闽台传开了。(因为张宽的后人也很多在台湾)
话说张宽中进士后,明王朝正是内外交困关键时刻。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蒙古瓦剌部进犯明境,当时的皇帝(明英宗帝)朱祁镇可以说是一位昏君,他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大多数人反对,仓促率领50万兵马进军。由于准备不充分,又没有熟读《孙子兵法》,明英宗帝的大军在战斗中中计自乱阵脚,很快就被打败了。八月,明朝大军退至土木堡时被瓦剌部围困。最后明英宗帝被俘,兵部尚书祁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50万大军几乎覆没。这就是史称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帝被俘,举朝震动,人心惶惶。皇帝被俘,国不能无主,皇太后下旨:立英宗帝年仅二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英宗帝22岁的弟弟朱祁钰为监国,代理皇帝的职权。
面对进犯者,明王朝中央领导集团贪生怕死之人主张求和,更甚者建议迁都南逃。
在危急的关头,时任兵部左侍郎,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的于谦站出来了,他力主抗敌保京城。于谦正气凛然,终于得到太后、代理皇帝朱祁钰和几位大臣的热切支持。朱太后下旨:于谦全权负责指挥军民护城守城的重任。于谦不负众望,调兵遣将,朝野士气大振。八月底,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为了彻底打败进犯的敌人,保住京城安全,手握兵权的于谦以及几位忠臣一起,向太后和代理皇帝朱祁钰建言必须先整治朝纲,统一思想。九月初一,于谦又联合文武百官向太后请求立明英宗惟一的弟弟、22岁的朱祁钰为正式皇帝,去掉代理二字。太后同意大家的请求,朱祁钰登上皇帝宝座后,年号为“景泰”,历史上称景泰帝(为明代宗)。张宽中进士,正好是景泰帝上任的第二年。张宽来的正是时候,因为朝廷急需他这样的人才,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