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建平和南胜窑(瓷器史上的一颗明珠)

依岚2023-06-28

福建平和南胜窑 瓷器史上的一颗明珠

南胜窑位于福建省平和县。窑址主要集中在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因五寨原属南胜,故称“南胜窑”。目前已发现的窑址包括南胜花仔楼窑、洞口陂沟窑、田中央窑等六处,以生产青花瓷、彩绘瓷和素三彩瓷为主。又因其生产的青花瓷被称为“克拉克瓷”而蜚声中外。

明清时期,平和制瓷规模空前,当时十里窑烟,景象繁荣。一批批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素三彩瓷源源不断出炉,顺着花山溪到达漳州月港,漂洋过海畅销世界。

随着时光流逝,南胜窑场退出了历史舞台,沉睡地下。唯有克拉克瓷的精美,依旧让世人赞叹,追捧收藏。

克拉克瓷的世纪谜团

克拉克瓷,有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却是平和南胜窑烧制的瓷器。

为何中国的瓷器要取一个洋名?这纯粹是个历史误会。克拉克瓷的叫法始于1602年。当时一艘名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船上发现大量中国瓷器,但荷兰人并不知道这些瓷器的产地,便以“克拉克瓷”命名,进行拍卖,并在欧洲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克拉克瓷,再一次轰动了欧洲。

人们发现,这些克拉克瓷上的纹饰十分独特,它融合了中西方古典艺术的风格,让世人惊叹。但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盛产于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却罕见收藏。尽管克拉克瓷出名了几百年,但源头究竟在哪,成为了一个世纪谜团。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谜团才逐渐被揭开。

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4次科学发掘,找到了烧造国外所谓克拉克瓷的窑址和实物标本。经多次专题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平和就是克拉克瓷的产地。至此,困惑国际陶瓷学术界400年的历史谜团终于彻底揭开,平和南胜窑开始跻身世界名窑行列。

这一发现不仅令中国考古界为之激动,也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在日本,青花瓷、素三彩、香合等瓷器被广为收藏,但这些瓷器却一直被称为“汕头器”“吴须手”“吴须赤绘”“交趾香合”,产地始终未知。素有“日本陶瓷之父”之称的崎彰一先生闻讯匆匆赶到平和,拜倒在窑址遗迹前,激动不已。

时光流转,历史进入21世纪。2007年,有渔民在潜入南澳岛东南海域进行海底作业时,无意中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从这艘被命名为“南澳1号”的明代古沉船上打捞出大量精美的青花瓷器,经专家鉴定是产自平和南胜窑的克拉克瓷。“南澳1号”的发掘,让曾经风靡海内外的漳州克拉克瓷,在沉寂400年后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兴也月港,衰也月港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的东南部,建县500多年,盛产蜜柚和茶叶,却从未听说过这里有过生产瓷器的历史。

没有制瓷传统的平和为什么能够在明清时期成为重要的外销瓷器生产基地?

“一是与景德镇的渊源,二是漳州月港兴起。两者对平和制瓷业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时任地方军事长官的王阳明率部平定农民起义后,为安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王阳明所部多来自江西,其中不乏陶瓷方面的能工巧匠。

此后,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时值明代著名的海外交通贸易中心——漳州月港海上贸易十分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为造福百姓、获取厚利,这些主政知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组织民间生产烧制。

另外,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了原料危机,窑工暴力抗争及灾疫流行等原因,造成景德镇外销瓷产量的大幅减少,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于是,福建沿海应运而生了许多民窑,平和县制瓷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

“当时,走水路,从五寨、南胜至漳州月港,仅需要一天航程。”当时以南胜窑址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民窑,地处漳州九龙江支流上游,临溪依山而建,从平和花山溪顺流而下,可直达月港。平和生产的瓷器也源源不断地从月港远销至世界各国。

当时的月港与南洋各国、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的贸易往来,景象空前繁荣。南胜窑所生产的瓷器正是通过月港畅销世界,刺激了平和窑业的扩大生产,出现“十里窑烟”的空前景况。

然而,到17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海寇乱横行,月港的海上交通航线被破坏。“洋船多被劫掠,月港洋市乃趋衰落。”随着月港海上贸易的停顿,平和制瓷业也因此受累日现颓势。至清朝初期,清廷实施“迁界”和“海禁”政策,迫使平和制瓷业走到了尽头。由此,曾经声名远扬的南胜窑瓷器在海内外基本销声匿迹,带给后人一连串遥远而美丽的遐想。

尽管平和的“十里窑烟”已成过去,但平和窑陶瓷至今仍被列为世界名瓷之一。从阿姆斯特丹的拍卖到日本划时代的展览,从“南澳1号”的发现到中国沉船带给世人的惊喜,400年的跨越,克拉克瓷让世界感到震撼。沉淀在南胜古窑之中的这段历史在今天仍然绽放它神秘的光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