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园林,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1963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五代战乱后成为废地。北宋庆历五年(1045),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将其购得,加以修葺并取名为“沧浪亭”。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时值进奏院祀神,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
苏舜钦被废放后,于庆历五年(1045)携妻子南下,流寓苏州。他早就喜爱苏州盘门一带的风景,他曾在《过苏州》一诗中写道:“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次他在府学东边发现一块弃地,那里草木茂盛,崇阜广水,附近还有荒芜的池馆。便以四万钱将其购得,加以修葺,并在水旁筑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他还自号“沧浪翁”,并撰写了《沧浪亭记》,文中描绘了沧浪亭“前竹后水”、“澄川翠干”等景物,和自己登舟容与、举觞舒啸的退隐生活。
他又写《沧浪亭》诗,云:“一泾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欧阳修亦应苏舜钦之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庆历八年(1048)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年仅四十一。因此可以说终老于沧浪亭。
苏舜钦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同时的许多作家有过积极影响。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说“子美(苏舜钦字)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高度推崇他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地位。有《苏舜钦集》16卷,沧浪亭亦以苏舜钦之名,更显于其它园林之上。
国学苏舜钦去世后,沧浪亭曾屡易其主,后为章申公家所有。章将花园扩大,建筑大阁,又在山上起堂,他还在沧浪亭北面购得一座洞山,动工时发现地下都是一些嵌空的大石,传为五代广陵王所藏,于是加以扩展,两山相对,遂成一大园。
南宋时曾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府第,人称“韩园”。他于二山之间筑桥,称为“飞虹”。
元延祐年间僧宗敬在其遗址建妙隐庵,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苏州知府胡缵宗于妙隐庵建韩蕲王祠。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僧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作《沧浪亭记》。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苏巡抚王新命建苏公(舜钦)祠。
康熙三十四年(1695),江苏巡抚宋荦寻访遗迹,把临水的沧浪亭移建于山阜之上,悬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作匾额。并筑观鱼处、自胜轩、步碕廊等景点。道光年间,增建五百名贤,祠壁刻有五百名贤像,大多是苏州人,其中有吴季扎、王士桢等。太平天国时期苏州频经战争,沧浪亭亦遭毁坏,清同治十二年(1873)又重建。此后又经过多次修葺,但其基本格局仍与当时相去不远。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因苏舜钦而声名大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明代文征明作《沧浪池上》云:“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从此咏沧浪。春风依旧吹芳杜,陈迹无多半夕阳。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清乾隆年间,《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居于苏州沧浪亭畔,在《浮生六记》里有一段描写他于中秋携妻挈妹去沧浪亭赏月的情景:“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沈妻)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未起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而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这些名人的吟咏和轶事,更使沧浪亭增添了文化底蕴。
蛇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物,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很重视蛇的生存,甚至将它视为“神”的化身。西非的贝宁维达人爱蛇如命,按照习俗,杀害蟒蛇须偿命。世界上还有哪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奇妙的蛇文化呢?不妨...
莆仙民间结婚新娘着装有城红山蓝岛红黑等习俗。城红,是指平原城市女子结婚时,一定穿红婚服。那么,颜色有种种,莆仙民间结婚,新娘为何要穿红婚服呢?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种尚红风俗,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中国...
文学史上讲“李杜”,指的是大诗人李白、杜甫。“小李杜”则是指晚唐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十七岁时,以文才受到天平军节度...
洛南县,农民移居新房时,有一习俗“燎锅底”。首先是搬迁的日子,一般都定在农历三、六、九早上太阳刚泛红时,因为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其次是搬家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惟有铁锅必须最后才搬。搬铁锅...
中国的古建筑凝聚了传统哲学所闪烁的灵气。斗拱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那夺人心魄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之倾倒。斗拱,可称是中国古建...
提起墨西哥,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墨西哥的三大特产:仙人掌、金字塔和草帽。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世界杯赛场上,墨西哥球迷头戴的大草帽。墨西哥有一句话,有墨西哥人的地方就有大草帽,足以看出草帽在墨西哥人心中...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
每年的7月16日是“阿拉伯饼节”,这是在阿曼召开的阿拉伯粮食加工会议上作出的决定。到了每年的这一天,阿拉伯各国都要用各种艺术表演形式进行宣传活动,宣传粮食的安全问题,并向面粉厂和烤饼炉前的工人师傅们表...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政治之黑暗与思想之解放是这一时期的两个突出特征。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里曾说:“汉末以后,中国政治混乱,国家衰颓,但思想则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
大雪期间。很多地方都是一派万里雪飘的景象。从古至今,雪一直都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为它注人别样的灵魂,使其更美妙动人。《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