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个情景,就和现在的林州市五龙镇与临淇镇的淇河山水如出一辙。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淇河古道就在现今林州市五龙镇渔村与临淇镇吕庄村之间,全长约有1.5公里,其中河面宽约500米,东西两岸约长为1000多米。那时候,五龙镇前往临淇镇、城关镇、新乡市辉县和山西等地,只有这一条路相通,其它四周都不相通,而且临淇镇以西的人要前往卫辉、淇县及鹤壁,也必须经过古淇河大桥。
淇河从山西省陵川县和新乡市辉县奔腾而下,汇入临淇镇付村出山后,便九曲回肠,沿临淇镇北河村南、西张村北、上庄村和罗圈村西,一直弯弯曲曲向北流去,经渔村、岭南村、岭后村、荷花村北,最后水向东流,注入河头村,即进入现在的盘石头水库。
传说很久以前,淇河上并没有桥,人们来来往往肩扛人挑,趟水过河。初春和寒秋,由于河水冰凉,人们过河后会关节疼痛,有的甚至在河中得了“悸绞经”这种病溺水身亡。因此,人们为了保持体力,凡过河者总要在渔村或吕庄村喝足了姜汤才敢过河。慢慢的,这趟水不亏人就演变成“汤水不亏人”了。
后来,临淇镇的一户大地主在河中间架了座木桥,收取来往人员的过路费用。
初春时节,有一个外地的年轻后生路过淇河时,想要过河,由于身上没有钱,财主说啥也不让他过河。因为到亲戚家有急事,这个年轻后生不顾河水冰冷,便举着衣服一脚深、一脚浅地向对岸走去。走到河中间,年轻后生浑身哆嗦,突然他觉得脚下像踢到了一个东西,里面鼓鼓囊囊的。于是,他使足劲儿用脚尖将袋子挑出水面,提到手中足足有5斤多重。他奋力走到对岸,打开一看,袋子里竟然有满满一袋的元宝。
年轻后生想,如果我要从桥上过了,这元宝就要永远沉在河底了。有了这笔钱,他便想着能为五龙乡亲办点好事。于是年轻人决定,将所获的元宝统统捐献出来,在淇河上重新修了一座石桥,免费供过往行人通行。有了免费的新桥,大家再也不走木桥了,那个地主从此也就失业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张大受的普通人号召众人创修石板桥的事实却是真的。《乾隆林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年,三十六空石板桥”落成,“捐资为众创,数年而功告成,至今称便。”
到乾隆十六年夏,洪水暴涨,石桥大半冲毁。由河东15个村及河西17个村的村民参与,耗费巨大人力和财力,将桥修复。时任林县知县的杨潮观亲临淇河巡查,看到“一路山回水转,两岸皆有良田水磨”,称淇河石桥为“深山中一伟观也”。他亲眼目睹了当年夏天洪水暴涨“坏桥几半”,以致阻断两岸交通,以及秋天再到淇河时看到大石桥“复修旧观”的场景,了解到张大受乾隆二年创修大石桥竣工后即离开人世和当年阎从礼、徐国瑾、刘瓒等人复修大石桥的感人事迹,为使后人了解大石桥的创修、复修始末,写下了《重修淇河大石桥记》。
到了清嘉庆二十四年秋,大雨连降20多天,洪水泛滥,房屋倒塌,淇河大桥被冲毁。当时的石阵村刘震峰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和隔河的临淇镇吕庄村的闫姓大户商量,刘震峰说:“我拿钱粮,负责购买石头和管大家吃饭,你负责到临淇找能工巧匠,并打造铁钯等桥上所用的东西,咱们一起把古淇河桥修好。”大伙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从当年秋天开始施工,到第二年5月就完工了。其中,淇河桥长约100米,有50个桥墩,桥墩之间的距离约2米,桥宽约2米,高2.5米。石板与石板之间前后左右用10公斤重的哑铃形铁钹连接。除此之外,石板路东接五龙镇渔村,西连临淇镇吕庄村。据刘氏家谱载:“邑之南有淇水,石桥数百丈,多就倾圮,震峰倡为捐修复,筑石堰数千丈,半出已囊,士民便之。”
民国二十六年,7月13日至8月20日,连续降雨39天,淇河沿岸房倒屋塌,淇河大石桥被冲垮。到了1958年7月,洪水再次发作,冲垮了辉县的要子街水库大坝,波浪滔天,沿淇河一带被特大洪水冲毁,不仅冲走粮食22000公斤,冲毁了土地12000余亩、房屋1000余间,而且彻底冲毁了原淇河大石桥。
进入20世纪60年代,泽下公社的社员要前往临淇公社,必须跨越渔村到吕庄村半里多地的河上礅石。每年的二月初二,人们到临淇集上赶会时,路上行走的、骑马的、挑担的、推车的行人如织,过河者相互扶持,搀扶而过。如遇到七月和八月这种雨季,大水泛滥,人们根本无法过河,两个公社的人们只能隔河相望。
到1970年,当时的林县县委决定从临淇镇吕庄村东和五龙镇岭南村西建设淇河大桥,经渔村北地至景岗山,修建一条能通汽车的公路。经过一年的“大会战”,人们终于在年底建成了大桥。从此,人们告别了过去肩扛手提的时代,机动车也开始能够进入五龙镇。
往事如烟,经过45年的时光变迁,当地农民从最开始使用的小推车、自行车、手扶拖拉机等过淇河大桥,到现在人们坐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过淇河大桥,甚至有很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可以说,现在当地农民的生活已经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了,日子越过越好。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