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住建厅、文化厅和财政厅联合发文,将林州市石板岩镇王相村公布为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
王相村位于石板岩镇南约2公里处,村子东南临溪水,西北靠悬崖,形成一个闭合的山谷。这里群山环绕,郁郁葱葱,悬崖栈道,瀑布飞荡,王相九峰之秀,登山道路之险,山间景观之奇,称之为“太行之魂”。
王相岩因何得名呢?相传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王相岩。
王相村,面貌特色独具,整个村落淹没在树木丛生、鸟语花香的林海之中。村中有王相祠堂、书画院、碑林,山头上有千年古木王相树等。村民们住的是石头垒的墙、石板顶的房子,脚下是石头铺的街道,麦场、谷场是石板铺地,院里是石板引路,周围是石院墙,加工粮食用的是石磨、石碾,厨房垒的是石锅台……有民谣说:“王相村,石板房,石墙石顶石过梁,石檐石柱石佛像,石碾石磙石磨房,石盆石槽石碓臼,石凳石桌石板床……”
王相村的前辈们,当年为了生存建造石板房,用勤劳的双手就地取材,一锤一钻将天然山石破解成块块料石,垒砌成墙,一锯一斧将山间树木制成梁、檩、木椽,用镰刀割荆条,编成坡笆,上用麦秸泥抹平,然后再在房顶盖上石板。用石头来建造房子,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这种坚硬的物质之中,智慧的先民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石头描绘得生机、生动、深情、真情,尽管石头不会说话,但它所承载的语言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实、那样客观。它虽然没有主动性,但它处处在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它虽然没有灵性,但用它创造性的生命却闪耀着思想光芒,从而成了中原地区一处独具特色的石头民居。
以起伏绵延的山势作为背景建设的王相村,无论从自然景观还是从生态环境来看,都是最佳的选址。靠近山林、结合山势、随山坡循势而建的基址,可以在阳坡建设民居,前低后高,有利采光,朝向好,排水畅。这样的基址不仅使村落与自然环境的空间构图更加完善,而且有利于节约耕地,满足农耕经济的需要。这里村落结合山势灵活布置,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高低叠置,参差错落。与周围的山脉、绿地连成一体、形成了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民居建筑特色,使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理想居住环境。
由村西去的王相岩有悬崖栈道、老道墓塔、玉皇阁、悬石九拱桥、书斋楼。如今村南修有王相岩牌楼、50米长的荡魂桥、88米高的摩天筒梯及依崖壁修建的悬空铁梯。
这里曾留下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武丁是商朝第22个国王,少年时被父亲送往商都西部的林虑山和奴隶傅说在一起劳作生活,并与奴隶傅说成为朋友。两人经常谈古论今、占卜问卦和吟诗作对。武丁继位后拜傅说为宰相。傅说竭尽文韬武略之才能,辅佐武丁把朝政治理得井然有序,使商王朝达到了空前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武丁中兴”。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君臣,将宝泉岩改为王相岩。
夏馥,字子治,东汉陈留郡圉县(河南杞县圉镇乡)人。《后汉书》和《辞源》记载东汉桓帝时,宦官“五侯”专政,胡作非为,反对宦官的大臣李鹰、陈蕃等200多个被诬告为“党人”,受到打击迫害,即历史上的“党锢之祸”。积极支持李、陈等人的大臣夏馥,也被通令全国抓捕。建宁元年(168年),夏馥为使别人不受连累,剪掉胡须长发,来到林虑山,隐居在王相岩的悬崖绝壁里,给冶铁人当雇工,伐木烧炭,两年后含冤而死。一代文豪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赵得秀(1529—1564年)号九峰,河北省肥乡县人,道家出身,传说其有很多法术。明嘉靖元年(1552年)他云游至林虑山,卜居王相岩,修炼道家法术。经过了35年修建,在王相岩上修建了众多道家景观,如玉皇阁、老君殿、书斋楼、上山古道等,王相岩从此始彰于世,后因积劳成疾,卒于王相岩仙人洞,赵得秀给世人留下了王相岩景区和道家人文景观,深受后人敬仰。
许三礼,字典三,号酋山,河北正定人。自幼随先祖迁居彰德(今安阳市),受业于名人孙奇逢门下,苦读于林虑黄华山。他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考中进士,历任康熙朝浙江海宁知县、福建道监察御使、通政司右参议、大理寺少卿、顺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兵部督捕右侍郎等职,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九日病逝。
许三礼在世时,曾数次携友游览王相岩,对当地风光赞叹不已,写下了七言律诗《王相岩夏馥隐处》一首。文曰:“云木苍苍拥石岩,衣冠如在拜遗龛。原因避地留清醒,岂为全身恋翠函。涧积冰霜余凛冽,室容星月恣幽探。当年土穴逃名者,逊尔峰头饱夕岚。”其祖父司寇公,足迹踏遍峨嵋、三峡,归来行至王相沟内,有感而言:“此家山也,十数年后,吾将在此择一胜处以终老,学山中草木养吾年”。许三礼遵循祖训,在当地买下地皮一块,于九拱悬桥上盖了座避暑楼,每逢酷暑季节,便携带家人来此避暑度夏。此楼目前基石还在,遗址尚存,有碑文曰:“夫山灵始于夏馥,后复荒于九峰(指道士赵得秀),今则为余家别墅矣”。此碑现存当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