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成安非物质文化遗产(3)

清墨悲秋2024-02-03

市级项目15项

1、豆瓣酱制作技艺

豆瓣酱是民间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使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成安农村。制作豆瓣酱在成安农村已有很久的历史,具体起于何时,现在已无法考证。

成安豆瓣酱的制作技艺,是祖祖辈辈代代传下来的,它的历史各种文献里也没有具体记载,但作为民间食品的主要调味料,从老一代人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它至少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豆瓣酱的制作,作为农家的一种手工技艺,它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基本步骤为:

一、精选优质大豆或是黑豆作为原料,并准备花椒、茴香、食盐等配料。

二、将大豆(或黑豆)泡胀后去皮。

三、用锅蒸或者煮熟后加上面粉或麸皮。然后用模子做成块状或拍成饼状,放在30°C左右的地方发酵,生出黄菌后降温晾干或晒干。

四、将酱饼弄碎,加水和盐并各种佐料,放入缸或大瓷盆密封或曝晒,每周搅拌一两次。三十天即可成酱食用。

豆瓣酱有很高的调味价值和营养价值,而且它影响了一代代人的食品调味方式和生活习性。它被广泛应用于蒸煮炖炒等,在冀南特别是成安一带使用较为普遍。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的调味料品种越来越丰富,各种其它原料制作的酱油和酱品的加入,使豆瓣酱使用的范围逐渐缩小。而熟悉豆瓣酱制作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优秀的民间传统调料及它的制作工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消亡。

2、祖述堂传统中医妇科

成安县祖述堂乃中医药世家,以治疗妇科病和各种疑难杂症见长。它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享誉八方。

成安祖述堂位于成安县城内,其医术世代传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若自祖述堂在其发源地永年的发端算起,则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相传明成祖朱棣为填补河北一代因战乱而急剧减少的人口从山西等地迁来大批移民,祖述堂的始祖——一位姓张的郎中也在这次大移民中告别老家山西来到河北的永年。

张郎中医术精湛,名声渐远。有次一位朝廷的押粮官肚鼓腹胀闻名前来求治,恰见张郎中救起一个已经假死入棺的产妇,佩服莫名。而后押粮官的病也被张郎中随手治好,押粮官回京后便将张郎中之名传入京城,张郎中随之被召去做御医。

张郎中几十年的御医生涯中接触大量医学典籍,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钻研出大量妙药良方,并把它们传给自己的后代。清朝光绪年,张郎中的十四世孙张吉林将祖辈口传心授的医药良方加以总结,并把自家堂号取名为“祖述堂”。祖述堂的医药涉及甚广,诸如腰痛、胳膊腿疼、浑身肿胀、关节炎等,尤以治疗妇科孕产诸病闻名远近。

而后,张吉林的子孙们继承了祖述堂的事业,将其医药绝技带到各地,发扬广大。成安祖述堂医药就是从张吉林的传人张信手中传下来的。自其来到成安一百多年,祖述堂的传承从未中断。现在,祖述堂坐堂医师张民生是不知克服了多少疑难杂症,救治了多少病人,将这一医术传承下来。。

而今,科学促进了西医空前的发展,中医药普遍式微。祖述堂的医药绝艺作为中医药优秀组成部分,急需保护和开发。

3、成安根雕

根雕作为美术的一种,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它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即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成安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在根雕创作中,应尽量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只在少部分地方进行人工修饰。但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好的作品,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在成安众多根雕从业者中,李红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李红卫根雕项目位于成安县商城镇。他的根雕的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而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

4、民间绘画

成安始建于春秋,得名于北齐。千年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隋朝时,佛教大乘禅宗第二代祖师、中国佛教禅宗第一人慧可,曾在成安讲经说法,留下了元符寺、说法台、二祖塔等圣迹佛踪。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成安洪波台,如椽巨笔写下了“阴风南飞燕,传闻至此回”的千古不朽诗篇。

成安,这块沃土哺育了芸芸众生,曾涌现出无数文人墨客,现代著名画家,原北京画院院长王雪涛,著名电影美术大师秦威,音乐家王玉西,《水浒传》、《三国演义》导演张绍林、鲁迅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都出生于成安,为成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间绘画在成安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乔腾甫、池录、王廷佐、刘焕云、王相臣、史桂都是成安早期的民间画作家。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绘画技法,纯正的乡土气息,独到的工艺使得成安年画艺术在我国绘画界独树一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成安民间绘画根植于农村,反映的是农村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是农民劳动收获的喜悦,是火热生活的写照。它质朴纯真、立意新颖据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鼓舞精神、提高素质、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具有重大意义。

成安民间绘画通常使用的是梅、兰、竹、菊、松鹤延年、牡丹、虎、鹰、山水等具有民间特色的题材;手法色彩单纯明快,线条简洁有力;成安民间绘画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人们,无可厚非的在中国现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它也是成安县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

成安民间画家霍凤杰、于士俊、温士林等人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国家博览会和民俗展会,传播、交流本地的文化特色。并在文化部、中国美协、河北美协举办的大展中屡屡获奖。其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全国性报刊刊登。《虎啸风声远》、《战无不胜》在全国书画展中获银奖,并在天津杨柳书画社出版。中国文联、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电视台等部门也收藏了他的作品。

霍凤杰、于士俊、温士林这些民间艺人为将这一“绝技”传承下去,把绘画技艺发展起来。他们开办了民间画学习班,并聘请知名画家任教,指导创作。外来画院的学生们也纷纷到这里学习,这些青年画家,从成安民间绘画中汲取营养,同时,也给这古老独特的艺术形式注入勃勃生机,成安民间画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讯速地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本土农民画家队伍。创作优秀作品2800余幅,在国外发表和展出110多幅,在国家级展览和发表40余幅,在省级展览400余幅,在省级报刊发表100余幅,荣获国际、国家、省级奖项360多件。

5、二祖慧可传说

佛教传入中国已近两千年了,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而禅宗,则是中国内地流传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由达摩初创,被尊为初祖,但他是印度人。他把衣钵传给慧可,慧可成为禅宗的首位中国籍“掌门人”,为禅宗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正如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说:“慧可大师才是中国禅宗第一人”,“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慧可,俗姓姬,名光,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人。唐《宝林传》中说他自幼天资聪慧,十五六岁便遍读儒家经典,成为一名著名儒生。但因南北朝时政治黑暗,实行从“士族”中录用官员的制度,一般人很难踏上仕途。姬光在苦闷中走进佛教,他读佛经,感到怡然自得,遂到洛阳香山寺出家为僧,取法名神光。北魏孝昌三年,听说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前来东土弘传大乘禅宗,他便辗转到嵩山少林寺,拜师求法。为了求得禅宗的真谛,他在一个寒冷的雪夜前去向达摩求教,适逢达摩入定,他便在门外立等,直至雪拥膝盖。当达摩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时,他毅然用刀砍断自己的左臂,以示诚心。达摩十分感动,称赞说:“一真之法尽可有矣!”遂为之改法名慧可,把他收为入室弟子。后来,又把禅宗的传承信物———衣钵法器传给慧可,慧可遂成为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二祖慧可为了将禅宗思想发扬光大,四处讲经传法,历尽磨难,先后辗转成安三十余年。北周武帝实行灭佛措施,慧可率众僧保护少林寺,又背负珍贵经卷至陈国太湖左县深山之中。

隋朝统一后,二祖慧可大师不顾100余岁的高龄,北上弘法,再次来到邺地成安县匡教寺讲经,寺内为之筑说法台。据《宝林传》和明万历《成安县志》记载,二祖富有魅力的演讲,精妙的大乘禅理,深深地吸引了众人,“听者林集”。民间还传说,因二祖讲经讲得好,灵感佛地,说法台前的一池莲藕竟在早春开出了鲜花。当时寺内一位名叫辩和的老僧对二祖慧可的声望非常不满、进而恼羞成怒,竟到县令翟仲侃那里诬告二祖。他们便捏造罪名,将二祖迫害至死,并将遗体投入河中。民间传说,慧可从水里漂出,盘腿打坐,双目微闭,安详如生,逆流而上十八里到芦村今成安二祖村以北,被葬在那里。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有感于少林寺和尚救驾有功、封赏寺僧时听说二祖慧可的遭遇便钦命大臣尉迟敬德监修、并赐名二祖寺,建二祖灵骨塔,以示纪念,历史上该寺先后更名为二祖禅寺、广慈禅院、元符寺等。这里形成的村落也称为二祖村。

关于慧可在佛教史中的地位,公认是禅宗的二祖,为中国禅思想真正的实践者,也可以这样说,慧可虽不是中国禅宗的开山,但慧可把印度佛法教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并形成中国的禅宗文化。使佛教彻底的中国化,成为适合中国士大夫与百姓口味的中国佛教,这是慧可对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

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造就了成安在禅宗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因此,在成安匡教寺、元符寺形成了流传久远、颇具规模的富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庙会和祭祀活动。每年都有当地、国内各省和世界各地专程赶来二祖说法、安葬之地匡教寺、元符寺朝拜的佛教信众,使得成安成为了禅宗信仰者的圣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