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欢聚共祭黄三公,一台戏曲同歌清官颂。寿宁县托溪乡举行的黄三公信俗文化节,每界都会有近万名群众云集而来,共同祭祀“地方保护神”黄三公,欣赏北路戏,同食百家宴,度过一个心满意足、意犹未尽的重阳节。作为黄三公遁隐处的托溪乡群众对黄三公更是深怀浓厚的情感,800多年前,托溪群众将黄槐修建的私塾改建成黄三公庙。
每逢节假日及黄槐得道成仙之日的农历九月初九,闽东北、浙西南等地信众成群结队到黄山仙岩及黄槐墓前虔诚祭祀。而托溪、洋尾、溪坪等村的群众每年农历九月初八开始就举办黄三公起驾进村巡游民俗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群众带来平安和好运。
当天一大早,托溪乡的群众身穿着鲜艳服装开始了黄三公神像的巡游,一路敲锣打鼓、鞭炮声声、彩旗飘扬,吸引了许多群众前来围观,热闹非凡。巡游结束后,远近信众们纷纷对着黄三公神像点香祭祀、祈愿。上万的群众观看了北路戏《小放牛》,托溪民俗竹子舞《黄三公颂歌》及新编北路戏《黄槐赈灾》,该剧是今年寿宁县特意为文化节编排的新剧目,表演现场,县北路戏传承中心的新老演员们粉墨登场,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美的唱腔、厚重的情感表演,向上万观众展现了黄槐为救黎民百姓开仓放粮,自己却挂印弃官的故事。
千百年来,黄槐为民请命、积德行善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广大百姓,也影响着一位又一位为官者,其一便是曾任寿宁知县的大文学家冯梦龙。
明崇祯七年,61岁高龄的冯梦龙来到寿宁任知县。当时,清源乡韶托村是官道必经之地,冯梦龙上任途径韶托,发现韶托村内庙宇祭祀的是一位官员模样的神仙,大感惊奇。便询问村中老农,老农向冯梦龙介绍了黄山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的事迹。冯梦龙深记心中,此后,他为邑人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明断讼案、革除弊习、整顿学风,以让寿宁百姓安居乐业。
明崇祯十年春,冯梦龙因公前往建宁府,归来发现原本完好的韶托木拱廊桥已被夜宿桥内的乞丐不慎烧成一片灰烬。
廊桥为官道必经之地,桥毁后百姓生产生活十分不便。韶托还是弓兵屯驻之所,无桥过溪,突发军情难以快速出兵。
重建韶托廊桥刻不容缓,但县衙无建桥之资,如何是好?回城路上,冯梦龙一路都在谋划募集建桥之资。据传,当晚冯梦龙梦见一红袍玉带之官,自称是宋韶托人黄槐,愿为冯梦龙建桥助一臂之力。梦醒后,冯梦龙苦思冥想后恍然大悟——黄槐不就是寿宁人十分崇拜的黄山公吗?天亮后,冯梦龙带领全体生员一起前往韶托村的黄山公庙祈福。
众生员纷纷向黄山公祈求早登桂榜、功成名就。见状,冯梦龙对生员们说:“黄山公是从韶托村走出去的老前辈,因一心为百姓,一生行善事,而受万民敬仰。今天我们祈求神灵护佑,各位不仅要刻苦攻读,更要像先贤一样时时存行善之念,处处有行善之举。现廊桥被毁,我愿意捐一月俸银在原址重建,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在冯梦龙的带动下,生员们纷纷捐钱建桥。不久,韶托廊桥在原址重建,冯梦龙在廊桥正中塑黄槐神像祭祀之。
黄立云与黄山公结缘于2004年。当年,黄立云的妻子作为寿宁县实验小学的老师,带领学生到韶托秋游,黄立云随行。
在韶托水库桥头,一座小庙引起了黄立云的注意。黄立云走进庙中,只见小庙四壁密密麻麻挂满了“有求必应”的旗幡,足有几百幅,这让他大感惊奇。这么不起眼的小庙,为何会有那么多信众?不知庙里祭祀的是哪位神仙?
走出小庙,黄立云看到一位老农,便向老农打听庙里祭祀的是何方神仙。老农告诉黄立云,这是黄山公庙,祭祀的是韶托村走出去的一位爱民清官。
这座小庙,给黄立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黄立云参与撰写《乡土寿宁》一书,到托溪一带开展田野调查,看到百姓对黄山公持续千年的虔诚礼敬,再次让他的心灵深感震撼。黄槐心系天下苍生,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让黄立云由衷折服。自此,他开始查阅《福宁府志》《寿宁县志》《福建通志》等史书,寻访散布各地的黄山公庙,搜集各姓宗谱记载的有关黄山公的诗文,走上了漫长的“黄山公文化”的研究之旅。
后来,黄立云调任寿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他主持编著了《寿宁乡贤》,书中首次提到黄山公文化;在其总纂的《寿宁寺庙志》中,则用专门章节介绍了黄山公文化。此后,黄立云继续对黄山公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着手编撰《寿宁黄山公文化》一书。尽管在2013年5月,黄立云调离了县方志委,他还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撰写这本书稿。2014年12月,《寿宁黄山公文化》初稿完成,并将于今年出版。
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黄立云以一己之力,用数年之功,挖掘整理了约20万字的黄槐珍贵资料。在其努力下,黄山公文化先后被列为寿宁县、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黄山公文化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近年来,当地政府着力打造黄三公勤廉文化,着力将托溪黄三公庙、溪州黄山仙岩和圈石黄槐陵墓规划为旅游线路,并利用每年黄三公进村巡游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介宣传,扩大影响,让黄三公“民本”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今,黄三公民俗文化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还被省委宣传部列入闽文化精神力量代表人物。今年,为了让黄三公勤廉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我县将黄三公民俗与北路戏相结合,新编排了北路戏《黄槐赈灾》,并在文化节上首演。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