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北滦县滦河铁路大桥

涵煦郎2023-05-03

河北滦县滦河铁路大桥

在滦县老站村东北,有一座历经沧桑、锈迹斑斑的老铁桥。它就是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设计监修的滦河大铁桥,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

1881年,开平矿务局雇用英国技师金达筑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10年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再次礼聘这位英国专家,负责古冶至山海关的铁路工程。滦河大桥作为其中的重要工程,曾相继被英、日、德工程师包工承建,但因滦河水大流急淤沙过厚,均告失败。当时32岁的詹天佑临危受命,在研究了外国工程师用过的各种施工方法,对河床地质条件做了缜密的考察后,他决定重新选址,开中国铁路史上的先河,筑墩施工采用“压气沉箱法”,从而顺利奠定了桥基。

滦河大铁桥使用了45年而安然无恙,1939年上游双线铁路桥建成通车后,此桥停用。1951年为适应公路交通需要,拆除铁轨,铺以木板,做公路桥使用,1974年正式公路桥建成后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公路桥被震毁,而此桥安然无恙。

今天,滦县境内并排而立的滦河大桥有4座。滦河大铁桥作为文物,屹立在滚滚波涛之上,引东来西往的中华儿女兴起无限遐思。

有关它的“诞生”以及5度“服役”(2次为铁路桥、3次为公路桥)的佳话,也被人们一直传颂至今。

该桥为铁路单线桥,于1892年兴建,1894年2月竣工,全长670.6米,共17孔钢梁,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铁路桥。当年,外国工程师承建此桥,由于河深水急,桥墩屡建屡塌,众人一筹莫展。最后,詹天佑先生利用压气沉箱法筑起了桥墩,令洋人目瞪口呆,佩服不已。

1943年,因铁路双线新桥建成开通,老桥改做了公路桥。

1948年11月,唐山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东北的解放大军南下,将双线桥炸毁,老桥又担当起了铁路便桥的重任,并在夺取平津战役胜利的支前运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时期,老桥再次成为公路桥,车马行人穿梭如织、常年不断。1974年,新的公路桥建成通车,老铁桥才宣告“退役”。谁知,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新公路桥毁于一旦,而老铁桥竟安然无恙,于是它第5次被启用。两年之后,复建的公路桥竣工,它这才最终“告老退休”。

1983年和1998年,滦河铁桥分别被滦县人民政府、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唐山市现存极少的清代建筑之一。

细看铁桥,铁梁全部是铆接在一起的,每一个接缝都紧密结合,使铁桥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让我们后人不得不叹服前辈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詹天佑修铁路的社会背景

唐向荣

在京哈铁路经过的滦河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铁路桥,这就是l00多年前中国著名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这座桥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把控扼关内外咽喉要道的天险变成了通途,更在于它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里扬眉吐气,一展雄姿的实证。

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旨开办关西铁路”,西起古冶,东至山海关,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派周兰亭(记名提督)、李树棠(候补道员)总揽筑路事务,礼聘英国专家“金达为总工程司,李吉士、狄连德、穆和德为副工程司。”穿越滦河的铁路大桥工程是尚无先例的。

金达特请英国的桥梁专家喀克斯承建。桥址选在榆山和武山南麓,下距出海口50多公里,水势甚大。当时滦河上游既没有水库,也没有引滦人津、引滦人唐的分流工程,河而平槽,汹涌澎湃,史称“河宽溜急”。加上河底淤沙极深,当时连打桩筑墩这一关也没有闯过去,不得已宣告失败。喀克斯转而求助于日本工程师,重新起造,依然是“屡筑屡坍”。喀克斯无奈又包给一位著名德国工程专家。此人性情强悍,踌躇满志。他特从山东胶州湾请来一批德国“机匠”,声称将使用最先进的“空气打桩法”筑成桥墩,但终因水势太猛,根本无法作业。德国人急了眼,为了减低水势,不顾后果,炸掉了滦河西岸的“独石山”。

独石山是正对“水溜”的一块巨石,高十几丈。从上游飞来的急流撞在独石山上,立即轰然激返,折向东南,所以滦河身一直在靠近昌黎一侧。德国人将它炸毁之后,急流不再东折,而是紧靠州城西岸啃咬,几万亩良田陆续塌陷。至今河身已由城东十里之外展宽至紧靠州城东门了。德国人仍然无法立桩,遂告无奈。

1892年,由金达授意,让喀克斯找到詹天佑,以便转嫁难题。当时詹天佑年方32岁,驻滦河以东卢龙县石门镇,任分段铁路工程师。他虽然留学美国耶鲁大学,已经回国10多年,但在建桥史上,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詹天佑认真勘察了现场,找出了外国人的多处失误,重选桥址,引进“压气沉箱法”。而且,“就地取材”雇用了那些被德国专家抛弃在滦州的德国“机匠”。一直下挖‘26米,才淘尽流沙,现出花岗岩基址,从而筑起桥墩。史载:詹天佑“置备下水器具汲水挖根,深至八丈四五尺,剔尽浮沙碎石,见实底。考验土性坚凝,用俄国长松木,密钉梅花桩。施长方大石,和三合土砌立。工程浩大,历三十二月始告成。”1894年4月竣工。“大桥长二百一十七丈四尺六寸(今实测为670.56米),宽二丈。共十七孔,用经费银七十八万二千四百九十五两九钱一分四厘。”

外国人目瞪口呆!金达由藐视、刁难而到敬佩,特推荐詹天佑加入“英国皇家工程学会”,成为该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

詹天佑在修造滦河大铁桥的过程中,曾有四项重大的创造:一是将建桥基址由山口南移,虽然加长了桥的长度,但因河面开阔,水势大减,使得打桩、立柱、运料、行船得以进行。二是从大连借用俄国修建军港时留下的特大长松木,让滦州精工巧匠将长松木左右两侧锯成笔直平滑的光面,长松木排成圆形,缝隙密不透水,得以淘净墩基,顺利立墩。三是当时桥墩浇铸需要到英国购买水泥,海运来华,价格昂贵。詹天佑就地取材,就近使用武山榆山盛产的“桩子石”和“台阶石”,让石匠师傅精心打制,严丝合缝,尺寸划一,极大节省了资金。四是既然用条石砌筑桥墩,就需要解决条石之间的粘合料,否则大水一冲,或者严冬结冻,26米高的桥墩就会垮散倒塌。这件事行外人看来不算什么,实际上至关紧要,詹天佑为此也曾绞尽脑汁,但一直无法解决。

铁桥桥基西侧附近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偏凉汀帝王行宫,行宫里有常年负责维修的工役匠人,其中身怀绝技者,特称为“御匠”。因为行宫依山傍水,也有水下工程,所以其中有三位御匠是专司水下作业的,他们掌握·着一种用于水下垒石、和泥粘结的秘方,水冲不散,结冻不碎,其粘如胶,俗名“万年牢”。詹天佑为人谦恭有礼,特向三位御匠请教这种“万年牢”的配方。但御匠有皇家的“规法’,,秘方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子,只准传播给内务府指定的一名徒弟,违者斩首并诛灭九族。因此三位御匠谁也不敢告诉他。

后几经周折,詹天佑得到秘方,18个巨型桥墩巍然屹立,至今100多年,夏季高温曾达39.996,冬季低温曾达零下23. 19C,但至今不松不裂,铸为一体。据传,其成分有熟石灰、黄豆浆、糯米粉、卤水和几种中药,至今仍然是建桥史的一个谜。又据传,三位御匠事后为了摆脱内务府的刑讯追究,一起跳下滦河大桥自杀了。

滦州最后一位举人张凤翔曾给修桥的詹天佑写去一信,说:“近世往往尽中华之物力为外人所用,唯足下能用英国之铁、俄国之木、德国之人、美国之术,造中国之桥。”詹天佑回信说:“集万国之精华为我所用,乃兴国之道也!”

15年后他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中再展才华,特别是“人字形路轨”的首创更为中外称道。因他当时声名日重,事后又有《京张铁路修筑记》一书问世,所以广为世人所知,特在青龙桥为他铸立全身铜像,而滦州筑桥的业绩却鲜为人知了。

其实,他之所以能受聘主修京张路,是因为他是“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员;而能加入这个学会则是因为他成功地主修了滦河大铁桥,而且修筑京张铁路的资金,也正是来自滦河大桥的节余和北宁铁路的营业性收人。所以,追本溯源,滦河大铁桥才是詹天佑建业之始,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纪念地。

滦河铁路大桥使用了40多年而安然无恙,1939年在其上游另修一桥。1948年11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预埋炸药,将詹公所修大桥3号桥墩炸毁,桥身也受到损害。人民解放军入关后,立即组织抢修,很快修复,为人民军队人关解放唐山,参加平津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年地震,大桥仍然屹立如初。震后,大桥不再使用,永作历史的纪念。

今天,当我们乘火车经过滦河时,看到詹天佑当年修建的扬眉吐气第一桥的雄姿,会激起许多感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