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牛”是桂平市石龙镇群乐村的壮族同胞在每年开春前举行的、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祈福活动。正当“立春”到来之际,群乐村的壮族同胞们便兴高采烈地敲起锣鼓、舞起“春牛”。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春牛”走家串户给村民们拜年,为村民们祈福,祈求“牛年”给乡亲们带来好日子、好运气。
流行于石龙镇的春牛舞很有特色。旧时从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个别村至三月初七),是当地传统的“会客节”,由各村安排日期,请春牛队表演。其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牛和四脚春牛3种。独脚春牛表演时由八音、锣鼓开路,1男青年用竹篙将竹扎纸糊的牛高高举起,边走边舞;随后是几名或十几名化妆的茶公、茶娘。表演时,先在鞭炮声中舞动春牛,接着由茶公、茶娘手持花篮、彩扇边歌边舞。演唱内容有农事歌、恭喜歌及赞颂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的歌。两脚春牛是在1块大布的一端缀上1对黄牛角,表演时由1人持牛角置身布下舞动,其整个活动方式与独脚春牛相同,但茶公,茶娘仅3男2女,且为单纯的歌舞,动作比较简单。四脚春牛形若舞狮,由两人套上牛头牛身道具表演耕作过程。春牛队往各家各户贺年毕,到村头空旷场地表演春牛戏,由茶公、茶娘扮演各种角色,有相对固定的套路。
春牛舞的唱词,使用的是壮族的语言。壮语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方言,即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壮语南北两大方言虽有差异,但它们的共性是主要的;各个土语在语音上也有微异,但它们也有较大的共同点。壮语词汇的丰富还表现在地名文化上。据1982年统计,广西地名用少数民族语言命名达7万余条。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古代壮族先民用壮语命名的。可见壮族语言文字有着很强的文化内涵,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桂平西区的壮族人民,有了春牛舞,就有了春牛舞唱词。壮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均有其特点。语音方面,壮语语音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舒音韵,2个塞音韵,这是壮语音所特有的。
语法方面,壮语语法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的语法手段,主语在前,谓语、宾语依序列位于主语之后,主语都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定语都是后置的,如花红、马白、河大、山高等。这跟汉语定语前置恰好相反。定语后置,是壮语语法的突出特点。词汇方面,其特点是以单音词为词汇,词汇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声貌词等共12类。词汇丰富。1949年以后,壮语有不少的词汇借用汉语。这就进一步丰富了壮语的词汇和壮语的表达方式。壮语还有丰富的近义词,如表示洗的动作就有洗脸、洗衣服和洗器皿等。
春牛舞的唱词,讲够抑扬顿挫,与日常生活的对话有着明显区别,多了吆喝,多了节奏节拍,使用其它的语言不是不可以,意思虽然是一样,效果不一样,因为与春牛舞要求节奏节拍不协调不统一不一致,变成背道而驰。表演时,牛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只是随着牵牛人的唱颂,摇头摆尾,作欣喜之状,接受人们的称赞。牵牛人的动作则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抚摸着春牛,从牛头摸到牛尾,每摸一处,都有唱词,如摸摸牛头摸牛耳,农家耕作全靠你;摸摸牛头摸牛眼,薯粟豆麦粮增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夫步步紧相随。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摸摸牛头摸牛脚,晤愁吃来晤愁着。牛儿是个农家宝,农民爱牛乐呵呵;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唱词内容朴实,曲调深沉,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
在春牛舞了一阵之后,又有几名秧歌队上场,边扭边唱,敲锣打鼓,十分热闹。表演者还一边唱,一边做骑牛、驶牛、犁田,耙地等动作,有的手扶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观众就要唱歌来讥讽:手拿金花金黄黄,犁田大伯晤在行,丁丁园园犁紧转,样般中间晤开行。表演者即顺便接过话头,逗趣作答:锣鼓打来闹洋洋,老兄讲得也在行。是你不知我心意,留出中间做鱼塘。使得气氛更加热烈。有的地方还有一生一旦,打扮成新郎。新娘,手持洋伞,肩挑花篮,边舞边唱相际唱一阵,扭一阵,又敲一阵锣鼓。唱到兴高彩烈时,有几个人走入场中边拍掌边跳,和演员一齐起舞,大家互逗互乐。然后边舞边唱:打起锣鼓响悠悠,人家舞狮我舞牛,人家舞狮得快乐,我地舞牛庆丰收。一段锣鼓之后,接着又唱下去。春牛舞唱词内容朴实,感情真挚,教育大家要爱护耕牛,勤耕勤种;曲调深沉缠绵。由于在民间长期传唱的结果,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曲调。
春牛舞,原来也有两个现成的舞蹈脚本,一本上送上级有关部门,一本留作自用,留作自用的那一本,因为在传阅中散失,从此再没有形成任何的文字或图形来记载,他们却是用口传、手传、身传,后代人看着前代人,一代代人传下来的。石龙春牛舞起源何时,无确凿的文字可考,历史上迁徙到桂平市西区石龙镇群乐村,就一直流传下来,据村中老者说:起初的牛是用泥塑造的,叫“土牛”。因过于笨重,只可摆在戏台中央供人们观看而不能舞动。后来,人们根据《大字通书》的春牛图仿制模型,先以树枝和竹蔑扎好躯架、四肢尾巴和头角,然后粘糊纸张或布料,再略加装饰点缀而成。
春牛舞,它是骆越文化的之流。只不过到了少数民族居少汉族人口居多的桂平市,不少壮族同胞与当地人融合,生活习惯和衣着也跟着汉族人一样,不变的是,依然说着壮族语言,特别是沿习着特色的春牛舞。春牛舞,作为一种地道的民间民族舞蹈,春牛舞现成的脚本没有,对于勤劳聪明的壮族人民,反而觉得脚本是死的,它们的舞蹈才是活的,村庄、炊烟、河流,以及田埂,那就是舞蹈的脚本,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对春牛舞的理解的认知,记住牛记住舞,春牛舞的根,长成了他们的血肉和骨髓,看到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壮族人民也会舞蹈。河流舞蹈、山川舞蹈、风雨舞蹈,一年不同一年,一头头牛就是活的标本活的脚本,人是做不出来的。
桂平西区壮族有句祖训,那就是宁弃祖宗财,不丢祖宗话,说的就是壮族语言,无论壮族后人读书、经商、打工到了外地,都牢记祖训,读书像牛一样勤奋刻苦;经商像牛朴实诚信;打工像牛努力上进。春牛舞,融入了壮族人民的灵魂。春牛舞的脚本,不是用文字和图形表达的,而是在桂平西区壮族人民的心里,成为了另一种特殊的脚本,伴随他们的一生一世。春牛舞不仅是特殊的脚本,还是桂平西区壮族人民的图腾。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