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西全州燕窝楼(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晨曦君2024-02-02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约16公里远以北的湘桂公路旁永岁乡石岗村,又称“石头岗”,该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清乾隆年间,该村还出了一门父子三进士,即蒋林与其子蒋良骐、蒋良翊分别进清乙未进士、辛未科进士、甲戍科进士。明清之期,共出了大小官员72个。它,坐南朝北,北依绿荫如盖的寨头山,前临宽阔的是田垌和蜿蜒起伏状如蛟龙的山脊。站在山口远眺牌楼,圆圆都都地,恰似悬在空中的玉燕窝;那窝巢,凸凹交错,星星点点,结构迷离,在阳光映照下,色彩斑斓,美不可收。

燕窝楼,又称燕子门楼,原是永岁乡石岗村的蒋氏宗祠。该村曾经建有18座公堂(祠堂),其中保存完好且最的是燕子公堂,而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木质牌楼――燕窝楼。该村的蒋氏来源,据史书所载,蒋氏始祖是期思伯龄公,是周文王之孙,周公旦第三子,本姓姬。周成王始封伯龄于汉阳,叫期思蒋国,地在湖广汉阳府,子孙以国(封国为蒋)为姓。宋时,蒋氏五十八代传人蒋琬(蜀国宰相)的后人蒋光瑞,从全州永岁乡梅潭村迁居石岗村,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德彰,次德祥。长子德彰便居于石岗旧宅,其后裔现在移居全州县十四个乡镇九十六个村落,传三十代,人口约两万两千人(不包括迁往湖南等外省外县的人)。其中,在石岗村有人口约七八百人。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此门楼为石岗蒋姓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此门楼为何取名于燕子门楼,是因为在桂北一带,燕子是一种吉祥鸟(这种习俗几乎传遍全国)。相传,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4月)湖南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村的全真大师来全州湘山寺,专修净土宗,开演大乘,念《无量寿经》,信佛者日众(传说“寿佛”挺灵,故湘山寺现在仍旧香火旺盛,每年仍有许多湖南、甚至韩国、新加坡的游客慕名而来,烧香拜佛),僧俗万众感恩于全真,纷纷捐资修净土院(净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称)。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寿佛爷,是为古刹始祖,而此地便有“楚南第一禅林”等美称。“楚南第一名刹”——全州县湘山寺始祖寿佛爷是个癞子头,关于他癞子头的来历,就与燕子有关。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很久以前,桂北一带的人们见了燕子,如同其它鸟一样,也总是打着炒了来吃。后来为什么不打燕子,至今仍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这一不良现象,直至寿佛爷来广西全州后,才得以改观。有一次,他在湘山寺讲法,有只燕子翩翩飞来,在寿佛爷头上慢慢飞了三圈,猛地拉下一泡屎,直麻麻地落在寿佛爷头上。有个刚入佛门的汉子见了,觉得有辱寿佛,顿生怒气,猛地一腾空,挥手逮住了燕子,就想掐死。寿佛见了,忙说:“切莫杀生,快放了它!”汉子一怔,说:“佛爷,俗话说,‘头上燕子一泡屎,人到百岁不好死’,她会让你生癞子头的,这种害人的东西,岂能让她作恶?”那寿佛早就对百姓残杀燕子感到不满,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宣传护燕之心,这次见有了机会,便瞎编道:“此言差矣!菩萨道:‘癞子脑壳人长寿,阎王添寿九十九。’我正想头上生癞子呢。”汉子一愣,觉得寿佛不会打诳语,便放飞了燕子。这事一经传开,人们对燕子便转恨为爱了。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自那以后,燕子也挺通灵性,便跑到有教养的人们家里去做窝。相传那只燕子是王母娘娘的一个女儿变的,王母娘娘因为感恩于寿佛,便找到阎王为他添寿,那寿佛爷自此虽然得了个癞子头,却因此添寿九十九,活至一百三十八岁。而燕子呢,也自此成为有富贵长寿象征意义的吉祥鸟了。不过,燕窝楼修成后的500多年,这个村便很少出官员了。至于原因,村民是这样说的:在燕子公堂建造上梁时,由于村里人多,挤得公堂水泄不通,不好向下抛上梁粑粑(全州民俗,凡是建房上梁必举行这个仪式,由建房木工在梁上将粑粑抛下来让人们去抢,以示喜悦与吉利),站在梁上的建楼木工就出主意说:“出去一个发一个。”就这句话说破了石岗村的吉利,后来,人才都发外面去了,石岗村便很少再出官员。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此现存门楼由明代工部右侍郎(正二品官,与各部尚书同为一部的长官)蒋淦(也是石岗村人)亲自主持设计,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动工,总建筑面积四百四十六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近瞧,整座门楼呈“一”字形,凭四根直径零点四四米的大楠木支撑,柱高五点六米,柱脚为大圆鼓石柱。全楼主要由牌坊和门楼两部分组成,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第一进深间为牌坊,后三间为门楼,牌坊与门楼之间由轩相边。门楼为砖木结构,小青瓦顶。牌坊全是木质结构,上宽下窄,排列有序,采用明代独特的飞檐单翘单卯构筑,楼高一十二米,宽八米,上四层,下三层,整座牌楼不用一根钉梢,由三百二十四根榫木卯装而成,环环相扣,极为精巧。因牌楼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窝”,故名。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据了解,燕子公堂内的柱子及枋料全是从越南进口的楠木。为了建造最佳最美的牌楼,蒋淦特意请来一位心灵手巧的高手,经过这位高手两年的匠心独运,建造出了金碧辉煌、工艺盖世的燕窝楼。为保该楼永久生辉,蒋淦要求建楼工匠对一些关键性的材料采取了特殊措施,如铆装在楼上的365根雕花榫木和其它花板均经过桐油浸煮。这位造楼高手,是桂林阳朔人,在燕窝楼建成不久,即英年早逝,当时仅有19岁。据说经这位少年建造的牌楼在全国仅有三座。清朝年间,朝廷曾专差宫廷建筑高手来石岗村观摩燕窝楼,回宫仿制了一座,不甚理想。门楼斗拱精雕细刻,状如莲花。明楼的龙门坊下镶有一巨幅行书“科里传芳”的镂空横匾,匾周围饰有“双狮抱绣球”、“二龙戏珠”等吉祥物浮雕,门外两侧有对相向而笑半蹲半立的小狮。这两只小狮是河南开封府赠送的。小狮后鼓枹石上雕刻的“马鹿含花”、“双凤朝阳”等浮雕,均清晰活现。门外县有明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明代朱元璋为把持权力,废丞相一职,大学士即是事实上的丞相)叶向高书写木刻盈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村民自豪地说,宰相题联的殊荣,一般人家恐怕不敢企望吧。昂头望,只见燕窝楼上装饰的宝葫芦、鳌鱼、龙凤、狮、鸟、兽、花木等,在艳阳下,与彩漆精雕相映生辉,风吹楼动,似醉汉摇曳不定,令人心惊肉跳。不过,尽管风吹楼晃,它却安然无恙。

广西全州燕窝楼 最古老的木质牌楼

数百年来,似仙阁琼楼,潇潇洒洒地立在湘桂走廊上。据了解,国道322线、湘桂铁路修建前,从南往北,一条大路就从村中经过,路过的官员还未进村就自觉下马、下轿,然后步行进村,在燕窝楼前停留休息。那时候,根本不用宣传,燕窝楼就声名远扬了。燕窝楼历经500余年之所以长存,与村民精心呵斥是分不开的。据蒋氏族谱记载,村民每年都要自觉捐款,请人对它进行检修。“文革”时村民自觉进行保护,从而使它逃过了劫难。据介绍,燕窝楼前面,原来有块较宽的空地,那里原有近百块石碑、石柱,上面记载着该村的荣誉,如记载某人考取功名,用以激励后人。可惜,后来被拿去修桥、修水渠,又在空地建起了学校。

走进楼门,可见门殿紧挨主楼后的祠堂,上下两座,门高柱大,古色古香,令人如入明清宗祠深宅。祠内,仍留有明、清、民国时代募捐维修碑和木刻长联十余件(块)。五十年代曾有苏联著名学者慕名前来考察。七十年代,中央设计院变曾派员实地考察研究(欲在北京仿建此牌楼)。

燕窝楼历经沧桑,至今仍壮观宏立。199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管理处满腔热情出人员亲临主持该楼的维修。1993年,其牌楼已恢复历史风貌(原来也一直完好,只是太陈旧了一点),在湘桂走廊、楚南古州中再现青春,成为南国瞩目的历史文物景观,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同年,燕窝楼被列为广西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在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中,燕窝楼也榜上有名。据专家说,楼上的梁枋、雕刻、彩绘,工艺非常精致,是广西区内发现最早的带有如意斗拱的木质牌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奇特的是,这门楼上,还常有燕子来这里安家,在这里飞进飞出,从而让这“燕子门楼”更加名符其实,给燕子门楼增添了更富有韵味的风光。(摄影:蒋廷松)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