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尘暮夕2024-05-10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东川彝族融合的情况

就目前东川彝族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以阿旺镇为主,与寻甸县接壤;北片以红土地为主,与禄劝县接壤。两片区的彝族进入东川,时间上相差800多年。

东川北部的彝族,主要是阿卜笃慕的部落世系和“默部”的一部分,基本上都是“黑彝”,是彝族中的贵族。10多年间,学者多次进入轿子山、落音山、舍块一带的彝族村寨进行考察,由于封闭,那些地方的彝族文化保存基本完好。

六祖分支

在彝族学界,阿卜笃慕是至关重要的人物。阿卜笃慕主持“六祖分支”的地方,在许多彝族古籍中都有记载,是在现今东川北部的落雪山。历史上统称乌蒙群峰为“落雪山”。

东川彝族的传统节庆

1、火把节(星回节)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星回节就是火把节,火把节是东川彝族传统节日中较古老的,也是最盛大的节日,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至六月二十六日结束。

在东川彝族人的心目中,火把节上祭祀的是他们的祖先,因此祭祀被称之为祭祖。然而,他们心目中的“祖”其实是个模糊的、被神秘化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包括天神、火神、祖先等。

东川每年过火把节,规模最大的当数阿旺拖落村的场子。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全镇各族群众都换上节日盛装,早早的赶往山上。不仅彝族人过,许多汉族人也加入进去。山上早已搭好了戏台,圈好了斗牛场,更加别具一格的是,山坡上星罗棋布的小灶,卖凉面、凉米线,卖羊肉汤锅以及各种杂食杂货的,摆满一座山头,形成一个规模盛大的集市。文艺演出过后,火把节便进入一个小高潮——斗牛。但凡斗牛,围观群众少则万人,多责几万,人们随着斗牛场上的高潮迭起,兴奋地随着野性十足的牛吼叫、奔跑。

2、密枝节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在东川的彝族当中,密枝节通常被称为“祭密枝”。这是一种较为神秘庄重的祭祀仪式,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四月。祭密枝祭的是龙神。

东川彝族祭密枝与其他地方彝族一样,与农事相关。在农业生产水平还很低下的时代,彝族先民只有把丰收的愿望寄托于神灵,希望龙神保佑他们人畜兴旺,庄稼丰收,无病无害。密枝节同火把节一样,是彝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原始宗教的意味极其浓厚。但是,由于它独特的神秘性,以及不像火把节那么带有娱乐性,外界对它知之甚少。

3、插花节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插花节是彝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之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关于它起源的种种传说,都是围绕着马缨花展开的。

马缨花,植物学称其为杜鹃花,有的地方叫映山红,有的地方叫山茶花。东川彝族就叫山茶花。马缨花生长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春天开放。

彝族过插花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马缨花开放的日子。这一天,彝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背着竹萝,带上吃的,三五成群的来到山上,唱歌、跳舞,一支支地采摘鲜艳的马缨花。晚上还要在村外的山坡上,点燃篝火,男女老少一起欢庆。在插花节上,寻找意中人的年轻人,也通过互相赠送马缨花来表示彼此的爱慕之情。这时候,他们会把马缨花扎成花束,或编成花环送给对方。

过去,东川彝族都比较重视插花节,作为父母,每到节日早晨,就催促儿女出门是普遍的现象,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儿女,如果过完节还找不着、带不回对象来,就会被视为没本事。

由于各种原因,东川传统的插花节隆重程度、热闹的氛围大不如前。

4、彝族泼水节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在法者的干彝族中,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以及二月初二泼水的传统。法者的彝族泼水节,是一个激情飞扬的节日,场面非常热闹。

彝族生活万象

饮食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过去,因为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彝族的粮食主要以荞麦、燕麦、苞谷为主。他们把这些粮食磨成面,用水拌和后蒸熟,也用火烙成粑粑,或者炒成炒面后食用。居住在坝区的责以稻谷为主,有的居住在半山区的彝族也种少量稻谷。而肉食则主要吃牛肉、羊肉、猪肉。以牛肉、羊肉居多。

木板房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早年,大部分彝族长年生活在严寒的高山上,常年有冰雹降临,所以彝族祖先对居住的房屋特别重视,他们就地取材,建造了各种大小不一的木板房。据史书记载,后汉彝族十二个部落由“排痛昭唉”(彝族古地名)迁徙的时候,“所有木板房,统统负在马背上”。

彝族的木板房建盖的地势稍高,一般建在靠近森林的视野开阔处或向阳的山梁上,或条件较好的山谷中,或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或山间平坦的坝子上。一般村寨规模都不大,以三五十户为一村的居多,也有多达一百多户的大村。

过去,东川的彝族民居,也都是这种木板房。

穿皮毛 披毡裳 绾椎髻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过去的彝族人,长期以来一直穿皮毛,至今仍不少见。直至1990年,贵州、云南的许多地方,包括东川,无论男女都身着羊皮褂。所谓羊皮褂就是用一张整羊皮做的褂子,羊的外形还保留,以羊脚上的皮当纽扣,夏天正穿可以遮雨,冬天反穿可以御寒。

毡裳与羊皮褂不同,毡裳是用纯白的羊毛擀成的毡子制成的,形状似斗篷。椎髻就是彝族男子绾在头顶上的发髻。穿羊皮褂、披毡裳、绾椎髻,这种装束在东川盛行的时间尤其长,至今,居住在高寒山区的彝族仍有人穿羊皮褂、披毡裳。而且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东川的优质毡裳都作为贡品运往朝廷。

马帮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古代的彝族人,生活中离不开马,他们一直以马代步,或作运输,他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培育了不少优良的种马。其中的滇马,个头不高,但耐力极强,习惯走山路,善于驮运,是久居深山的彝族人的交通工具和战马。明末清初,特别是清“康乾盛世”时期,东川的十万马帮“滇铜京运”。如果没有大批量的优良马匹和吃苦耐劳的马帮,那是无法做到的。东川的十万马帮“滇铜京运”,成就了当朝政治经济的辉煌。

以黑色为贵

神秘高原民族——东川彝族文化瞭望

彝族人认为黑色是一种最高贵的颜色,这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地理环境、文化渊源不无关系。

古代东川彝族器具服饰

乳漆桌椅,木撒,木调羹,牛角酒具羊毛毡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