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寻兰桑2023-08-19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 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刘家大院位于林州市五龙镇石阵村,是林州市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98平方米,以四合院九门相照建筑布局为主,大院内有土木结构三层绣楼1栋、四合院20多个,其中主院10个,房屋294间,现存较完整的大院4座,从西向东随地势步步升高,形成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建筑地处中原,受“豫、晋、冀”等各地文化交融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已的独特风格。

2014年中石阵村被列为河南省传统村落,2016年中石阵村的刘家大院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经嘉庆二十三年、道光五年及民国十二年3次增修,虽然时间跨度大,却保持了统一的建筑风格。其历代主人包括“老毡帽”刘正峰、“小毡帽”刘际昌等。

刘家从造纸、经商起家,逐渐发展壮大家业,最盛时,拥有一万多亩土地,遍及泽下、临淇、茶店、元康、合涧等地,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刘家的产业。据说,当时刘家人骑马上北京城,沿途 “不用住别人开的店”,到处都有自家的产业和商号。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 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石阵刘氏从清朝康熙至咸丰年间,共出过26位太学生、5位禀贡生、6位举人、1名进士、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如今,官员干部、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也是人才辈出。刘氏家族倡导“要想富,出人物。勤俭是立身之本,耕读是保家之基,立其身正其言,交友与德与贤”的古训。家中办有私塾学堂,从外地请来名师,家中子女不出门,就培养到秀才或举人。

明檐楼俗称绣楼,是刘家大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绣楼始建于嘉庆岁次癸亥桐月,坐北朝南五间,东西长15米,南北宽5.17米,高15.1米。

上世纪40年代,庄园被分给了普通农民,很多有艺术、美学价值的建筑被人为破坏。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里,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损毁,使庄园部分建筑面目全非。2017年6月,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石阵刘氏古庄园抢救保护与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开始了维修恢复工作。现有道路以及古庄园周边建筑等进行了合理布局,通过对古庄园建筑遗址的清理、调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深入走访刘氏后裔等方式,将相关文物进行收集整理,统一存放,使文物切实得到保护,为刘氏古庄园文物展览馆建设奠定基础。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 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庄园正在修缮中,不久的将来,往日的风采就会重现在大家面前。

走进刘家大院,鳞次栉比的雄伟院落、精美的石刻木雕、神奇的飞檐斗拱,展示着清朝时期的建造风格,历时多少年的沧桑未改,刘家几代人的故事,引导着我们去思索她带给我们的故事和启示。

1、拾金不昧

从刘震峰(老毡帽)的老爷爷刘献表说起,刘献表勤劳持家,在石阵村东泰岭关官道上拾粪的时候,拾到钱搭一个,内有元宝数十个和几本账本,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刘献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刘献表不昧良心,在泰岭关等到失主,如数归还元宝和账本。丢失钱搭的晋商敬佩刘献表的为人,资助刘献表开纸坊造纸,刘献表以诚信经商,产品销往山东济南府、菏泽、河南彰德府、卫辉、山西等地,客户供不应求,后来扩大造纸规模,生意有小到大,到儿子刘文光、孙子刘步云时,置田地百余倾以上,粮库30余座,财源广进,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 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2、灾荒年开设粥棚救济穷人不图名利

刘献表是刘家兴旺发达的奠基人,是一位高瞻远瞩之人。他经营有方,数年之后,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裕户,他乐善好施,遇到灾荒年,他免粮租,赊粮给穷人,并开设粥棚救济穷苦人,刘献表一生勤俭节约,忠厚待人。到了晚年,他做通儿子、孙子的思想,当着众人烧毁存积多年的债券,积德行善。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灾荒,庄稼颗粒没收,刘震峰(老毡帽)在场院开设粥棚施舍救人,有专门记载:乾隆丙午年(1786年)大饥,斗米千钱,多人饿死路旁。刘震峰和弟弟一起,辟园构室、设棚煮粥,施舍救人。远近村庄闻之,少长皆集于此。饥者食之,病者医之,死者葬之。麦秋两季收获之后,按人发粮,劝归乡里,救活人数以千万计,名扬豫北各县。彰德府知府汪小孟与林县知县康韶山商议,欲向朝廷举荐,被刘震峰竭力制止。他说:“我恐百姓死矣,怎忍心借人命以图虚名!”

河南林州刘家大院 隐藏在山村中的古建筑群

3、修桥铺路为民造福

泰岭关是通往鹤壁、汤阴、安阳(漳德府)到山东济南,西达山西陵川、汲县(卫辉府)、辉县、获嘉、修武、博爱(怀庆府)等地交通要道,由于年久失修,刘震峰在嘉庆年间捐资重新修铺了泰岭关的盘山大道,方便了过往商客。

嘉庆二十四年,天降大雨,淇河暴涨,把通往临淇的淇河桥冲毁,刘震峰慷慨出一半资产修淇河大桥,和吕庄阎从礼、渔村徐国瑾、临淇刘瓒一同倡导,由河东15个村、河西17个村参与,对淇河桥进行重修。历经数月,一座50个桥墩,100余米长,宽2米,高2.5米的石桥矗立在淇河之上。此石桥坚守淇河二百多年,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淇河又一次发大水才彻底冲毁。(摄影/白开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