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肇庆市七星岩风景名胜区石室岩下的石室洞口外南侧,建有一座小亭,名曰“李北海碑亭”。该亭东、西、南三面用水泥柱和铁栏栅护围,里面的石刻颇为引人注目。作为名胜区历史最长、最有名气的石刻,它就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李邕题书的《端州石室记》石刻。2001年7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每当红日高照,李北海碑亭四周就会呈现出五彩祥云缭绕、紫气缤纷东来的景象。
李北海实际名叫李邕[yōng](678~747),因他曾任括州刺史、北海太守,所以也称李括州、李北海。他是唐代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李邕少年成名,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是行书碑法大家。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端州石室记》石刻高0.79米、宽1.07米,楷书,正文连同标题、落款分为十八行,共有三百八十六个字。
清初,《端州石室记》石刻能够清晰可辨的有三百八十一个字。到了清末,石刻能够清晰可辨的有三百一十九个字。现今,石刻能够清晰可辨的仅剩二百六十四个字。
唐开元十五年(727),在宦海沉浮多年的李邕途经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州城,被七星岩石室岩下的石室洞内奇异景致所吸引。他认为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间仙境”,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气书成《端州石室记》。
原文:
日者,托宿秘篆,寄傲神府,撰奇讨异,注灵通感;冥搜海藏,遐瞩坤极。敞金阙,疏玉堂,河汉未睽其源,今昔尝聆其语。
乃若宛此山郭,介在江坟,薄人寰,腾物外,妙有特起,灵表秀开;绮田(石互)平,锦蟑壁立;肇允洞穴,延袤中堂。蹙(忄左)形以万殊,砑地势以千变,伏虎奔象,浮梁抗柱,激涛海而洪波沸渭,叠而群峰嵯峨。飞动逼人,屹耸惊视,密微微而三分地道,风萧萧而一变天时;窦乳练于玉颜,石床列于仙座,隔阂尘境,矫集福庭。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使营魄九升,嗜欲双遣;体若振羽翼,志若摩云天。秦汉之间,莫知代祀,羲皇之上,自谓逍遥。当是时也,慕名者执雌而迟;徇物者守心而安;求道者诲而凝;怀书者陋古而默。
有若邦伯毕公,守恭广孝,闻(观国,政门尤迹;谈者不容于口,义心厚行,游者每于。故能吏修其方,人乐其业,流冗归心,介特又安。于是命友僚,挟琴酌,一歌一咏,以遨以游;莫不解榻于斯,张乐于斯。传五龙,遗土驷马,岂直避暑窟室,缔赏林峦,击石如钟。固亦转丹灶,掇紫芝,迹参寥之远心,惟习隐之幽致者也乎?开元十五年正月廿五日。
碑文所说“羲皇”,是指伏羲,中国上古时期的首领,传说乃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风姓,别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称伏牺,又称“青帝”,乃“五天帝”(东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伊耆、北方黑帝颛顼、西方白帝少昊、中央黄帝轩辕)之一。
《端州石室记》是一篇精妙的山水美文,具有唯物主义的进步思想。李邕斥责了仙境的虚妄,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石室洞内人间仙境般的奇异景致,抒发了积极有为的政治情怀。
《端州石室记》也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书法体方且笔圆,力劲且气舒,疏朗峻拔,纵横开合,结构严谨,风采动人。
我们透过《端州石室记》石刻有些模糊的笔划,可以看到一位富有才情的官宦人生际遇和内心世界。
李邕题书的石刻,传世作品有湖南长沙市《麓山寺碑》、陕西蒲城县《李思训碑》、广东肇庆市《端州石室记》等。他擅长行书、草书,《端州石室记》为楷书,是流传于世的唯一杰作。可以这样说,《端州石室记》石刻是七星岩风景名胜区的“镇岩”之宝。
据说,在当年,《端州石室记》石刻拓本传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即时名动京城,使端州在京城亦有了名气。
清代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在《粤东金石略》一文中,对《端州石室记》石刻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为上乘之作,“丰容盛鬈,似太真不能为掌上舞”。
李邕题书《端州石室记》毕,余兴未尽,又挥毫题书“景福”两个大字,镌刻在七星岩石室岩下的石室洞内东壁。字体端庄,笔法娴熟,一挥而就,苍劲雄浑。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尚书郎、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康卫重游七星岩,写下“天坠北斗星,人间书景福”(《游七星岩》)之句,将“景福”与“北斗”并列。后人干脆把石室洞称为“景福洞”,连端州的主要堤围亦取名为“景福围”。
那么,李邕为何有这么大的名气呢?
李邕(678-747),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字泰和,广陵郡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人。初为谏官,官至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北海郡(今山东潍坊市)太守,人称“李北海”。以书法、文章、碑刻出名,被誉为“北海三绝”,声名显赫,名扬天下。
李邕的书法,初学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学到精妙之处,又别出心裁,笔力沉雄,自成一家。
唐代大诗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像李白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浪漫主义“诗仙”,在他最为“浪漫潇洒”的时候,还记得李邕的“英风豪气”!用现在的话来说,李邕就是李白的偶像!
北宋书画家米芾盛赞李邕的书法:“李邕书如乍富小民,举动倔强,礼节生疏。”(赵颜卫《云麓漫钞》)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官修内府藏帖典籍《宣和书谱·李邕》云:李邕“资性超悟,才力过人,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变右军行法,顿锉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
南宋著名理学大家之一的吕祖谦编《诗律武库·卷十一·文章门》云:“李邕能文,中使临门,索其新文。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多持衣帛往求其文。”
因为《端州石室记》石刻上面有一个马蹄形印痕,故人们又称它为“马蹄碑”。
关于马蹄碑的来历,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呢!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寓居于润州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六岁而孤,母卢氏教以经义。”(《旧唐书·李绅传》)元和元年(806),进士及第,任国子监助教。在节度使李琦门下任幕府,因不满李琦谋叛,被囚禁狱中,后被释放。元和十四年(819),升右拾遗。次年,任翰林学士。后卷入“牛李党争”,乃李德裕党的重要人物,与李德裕、元稹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李党失势,李绅被贬谪为端州司马。
李绅是一个敢于抨击朝政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名重于世的书法高手。他来到端州后,好长的一段日子都是闭门谢客,独自闷坐于书房中。
一天,李绅得知七星岩石室岩下的石室洞口外南侧有“书中仙手”李邕题书的石刻,喜极忘形,按捺不住。他立即从马厩牵出坐骑,跃马扬鞭,马不停蹄,直奔七星岩。坐骑疾驰,马蹄声声,尘土飞扬。顷刻间,坐骑就跑到了七星岩。
《端州石室记》石刻就在眼前,罩护在五彩祥云中,透射出熠熠的红光……这一奇异景致,让李绅喊绝,叫坐骑惊异!李绅见此奇异景致,欲快些下马细看,便猛勒缰绳。不料,缰绳勒得太猛,坐骑突然一惊,扬蹄长嘶,腾空而起,一只前蹄正好踏在石刻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马蹄形印痕。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为了保护《端州石室记》石刻,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李磊夫捐资建造护碑亭。
1962年,肇庆市人民政府拨款为护碑亭覆盖瓦顶,使《端州石室记》石刻免受风雨的侵蚀,并予以维修。
后来,到七星岩风景名胜区观光的游人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人为的损坏,防止游人用手触摸《端州石室记》石刻,避免手汗的酸性对字面造成腐蚀,肇庆市人民政府又为护碑亭加建水泥柱和铁栏栅。
现在,游人虽然失去了与《端州石室记》石刻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却为百年后的他人能够继续欣赏石刻,创造了一份可能。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