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民间木雕的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地处鄂东南的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通山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境内森林密布,盛产樟、杨、梨、枣、梓、椿等木材,为木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雕刻用材取自当地,以浮雕为主的雕刻技法和利用材料本身纹理色彩的处理手段构成自己的技艺体系,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
吊脚楼为数根木柱支撑的木瓦结构脚房,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民居,俗称“干栏”、“阁栏”、“干阑”等,建筑学上称为“栅栏式”结构。咸丰土家族民居吊脚楼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初开始大量涌现。吊脚楼建造从选择屋基、备料、立屋,一直到装饰完毕,都有完备的程序和不同的技法。特别是“高杆”定位的发明,“穿斗式”房屋构架,“冲天炮”立柱的建造,十分巧妙地的解决了线面、角度、承重等建筑中的难点问题,是几何学、力学的自然运用。悬空修造的吊脚楼,解放了地面,克服了山地民居建造与狭窄空间地貌的突出矛盾;“翘角桃”的采檐,“龛子”(走廊)的配置,则使吊脚楼的外观形式产生根本变化,打上了鲜明的地域烙印;而“看风水”、“拜山神”、“祭鲁班”、“砍梁木”、“说福事”等众多民俗事象在吊脚楼建造中的大量出现,充分展示了土家族浓郁的乡风民俗;还有廓栏、门窗、柱础、挑方上的花纹图案,无不生动彰显着咸丰土家族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咸丰被誉为“中国干栏第一乡”,全县约有大小吊脚楼群近百个,单体吊脚楼逾万栋,俨然一个吊脚楼的大观园。
雕花剪纸是古荆楚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表现手法融合了南北剪纸艺术之长,工艺手法包含“剪”和“雕”两种方式。以长寿、吉祥、美好、幸福、喜庆为主题,用谐音、寓意、象征等艺术手法,表现人们的美好向往。作品构图精巧,线条简练,刀法流利,破功严谨,富有浓厚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多用作刺绣花样,如鞋花、帽花、枕头花、围兜花,亦用于喜庆活动,作礼花、喜花,表达祝福之意。我省孝感、鄂州、仙桃等地的雕花剪纸颇具代表性。先后入选国家“非遗”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孝感雕花剪纸在晋唐时期已成为风俗,至明清时期,孝感剪纸技艺由使用剪刀剪制发展为用小刀刻镂,即用自制小刻刀将纸放在特制的蜡盘上刻镂而成,一次制刻十余张,俗称“雕花”,亦称“刻花”、“切花”。孝感雕花剪纸合南、北艺术之长,工艺手法主要包括“剪”和“雕”两种方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内容包含了民俗风情、劳动生产、老幼寿诞、婚嫁喜庆等诸多方面。作品常以长寿、吉祥、幸福、喜庆为主题,用谐音、寓意、象征、含蓄等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流行于鄂州,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鄂州雕花剪纸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
流传于仙桃市。据《沔阳县志》记载,仙桃剪纸在明末清初即已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以构图匀称、雕工纤细见长。仙桃雕花剪纸制作时,由艺人用刻刀和白纸在蜡盘上雕出俗称“花样子”的绣花纹样,雕刻时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刻刀多系以闹钟发条和手术刀加工而来,蜡盘则以菜油、白蜡及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构成。艺人雕出的“花样子”多为“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之类的吉祥瑞庆图案,一般用作鞋、鞋垫、帽、枕头、涎兜、帐飘、帐帘、门帘等的刺绣纹样。仙桃雕花剪纸构图繁复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整,破工精细严谨,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图案丰满均衡,具有写实而兼写意、变形而不失原形、艺术语言丰富、装饰风味浓郁的特点,在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
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间艺术,诞生于湖北老河口,兴于明朝中叶。老河口木版年画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纹饰繁缛,人物形象夸张,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民间故事、传说,也有适应需要刻制的农历、农事谚语、书法条幅等,题材广泛,表现质朴、原始,有着强烈的民族原生态气质。
是一种民间漆器髹饰传统技艺。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极高水平,并一直兴盛至清末和民国年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经历朝历代承传流变,现存的最有特色的则是髹漆彩绘榫卯木雕、金漆盆盘和瓜果甲骨胎漆器三大类。髹漆彩绘榫卯木雕的制作流程是将整体设计的器物分解成若干部分,先分别雕刻部件,再榫卯组合成整体,最后髹底漆和彩绘,其代表作是“虎座鸟鼓架”。金漆盆盘包括各种盆、桶、盘、盒、屏、家具等,明清时期畅销国内,远销海外。瓜果甲骨胎漆器为全国稀有,颇具特色,其中瓜果胎漆器有朱漆葫芦勺、桔柚胎漆器等;甲骨胎漆器则是受古代甲骨占卜影响,由崇尚巫术的楚民制作成占卜法器和辟邪艺术品。目前仅荆州城区就有漆器作坊近10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