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聊城民间传说(3)

念文郎2023-09-15

凤凰台与古楼

据说在几百年前,聊城这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梧桐树林,树林中间的一块开阔地上,有一座好几丈高的大土台子。站在台上可以眺望方圆百十里远,这座土台子就叫做凤凰台。说起这凤凰台的来历,还真有一段惊人的故事哩。

在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年秋天,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黄河决口,大水对这梧桐林横冲直撞而来。因为梧桐林的阻挡,把黄河水分成了两路,围着这个梧桐林冲啊!撞啊!一直冲撞了九九八十一天,不知被黄河卷走了多少土,光知道树林的周围都是水,深不可测。就在这水里居住着一条不知什么时候来的大蛇,粗如瓦缸,长达数丈,不光在水里兴风作浪,还把头伸出水面喷云吐雾。大蛇经常吞食这片梧桐林中的飞鸟。凡打水上过往的飞禽,都无一幸免。这一方黎民百姓也被它伤害了不少,只要是行走方便的人都无奈迁居他乡。四方商贾路经此处时,都吓得绕道而行。

这还了得!居住在梧桐林里的百鸟之王凤凰,决计要除掉这一祸害。就见从凤凰台上飞出一支雌凰,找大蛇格斗。人称“雄凤雌凰”,二者又以凰为更枭勇。这只雌凰与大蛇一直激战了三天三夜,没分胜负,被蛇尾打落了凰翎,地上足有三尺厚;被凰翅击伤划破的蛇皮蛇肉,地上也积有三尺多高。后来又从凤凰台上飞来一只雄凤,雌凰在前引蛇出洞,雄凤在后待机而行,突然自天而降,长鸣一声,与大蛇战在一处。那大蛇仰起一丈多高的头来,大嘴一张,露出那如刀如剑的锋牙利齿,伸出火红的毒舌,稽出团团臭不可闻的烟雾。凤凰一时难以靠近,便落到凤凰台上休息了片刻。然后,雄凤先与蛇斗,约计拼搏了一个多时辰,雄凤故意诈败,收翅回归,想把大蛇引向凤凰台旁,以利决战。大蛇一看雄凤败阵欲逃,便死命地往回猛吸,就在这一瞬间,雌凰闪电般展翅而击,只一飞翅,立时将蛇拦腰斩为两截。凤凰双双飞回这座凤凰台上,观察了几天的动静,见大蛇确实已死,才展翅高飞唤回失散的百鸟去了。

自此,这一带的百姓又逐渐地返回了故里,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为了后代也不忘凤凰为民除害的功劳,自发组织能工巧匠,伐树、烧砖……经过多年垒砌,凤凰台上终于建起了一座雄伟壮观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背上带有凤凰的木质结构楼阁,人们就叫凤凰楼了。后人又把它改为东昌古楼至今。

光岳楼的传说

明朝洪武七年,驻守东昌府的官员陈镛,要利用筑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雄伟壮观的楼阁,用以了敌遣兵和设鼓报时。这一建议,受到全城百姓的赞赏。陈镛对楼阁建筑的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拱门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寸铁钉,并限期一年完工。承办人按要求建起了青砖底座,可全木型的楼体,却总也拿不出一张可心的图样,所以工程迟迟不能进行。正在大家焦愁之际,一日,在木场的废料堆旁边坐下了一位象似寻找活计的木工老头。他一边听着大家的议论,一边用手扒拉着废料堆儿,在低头暗暗发笑。木工头儿见他把粗细不等的木条捡了一堆,不带好气地说道:“哎哎,要找营生去乡下转转吧,这里你搭不上手儿,别在此扒拉废料凑热闹了。”老头笑了笑说:“匠心有成人自请,废材巧用大器成。老弟,您就别为俺操心了。”人们听了老头这一番话,认为他有些憨傻,都对他不再留意了。第二天一早,当一名工匠出来晨解时,发现在老头停坐处,却放着一个用杂木条搭扣的精巧楼阁模型。他急忙回报了工头,工头来此一看,不禁惊呆了!原来这模型,正是想建的楼阁的雏形。他让人四处寻找老头,可老头早已无影无踪了。

工匠们听说一夜间有了模型,都争先恐后地围上来观看,只见这小小楼阁,全用粗细方圆不等的木工废料,纵横交错地搭扣着,五向楼角带廊,四面拱排檐,歇山十字脊,坚固异常。人们不仅惊叹这技艺的高超,而且高兴地说道:“有这座模型作样,就不愁如期交工了。”

于是大家各自作了分工,备料的备料,成型的成型,便七手八脚地干将起来。第一层最要紧的工料是四十根一搂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由于它是全楼的基础,因此不仅要选料精良,而且根根要尺寸准确。三十九根已经备好,谁知在截锯第四十根时,却发现中心存有严重糠洞,不能使用。这么大的木料没有余数,这可咋办?去外地采购,不说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料源,光是远程运输,也是个大难题儿。一时间,大家又长吁短叹,这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时,那位失踪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了木料场上。工头见他如见了救星,忙迎上施礼道:“老师傅,您可来了,快给俺想想办法吧!”木工老头笑着道:“您这次工程我怕搭不上手儿吧!”工头有施礼道:“老师傅,上次怨我有眼不识泰山,对您多有得罪。如没有您赐赠的模型,俺如今也开不了工。今日又遇到缺一立柱的难题,还请您老在给想想办法吧。”

木工老头笑道:“此非难事,你今日令人备下锯末五车,芦席二十领,水胶二十斤,明日不误你应用就是了。”

工头听了哪敢怠慢,忙吩咐众人准备。要的料一一备齐,老头却在一边闭眼养神,睡着了。工头不敢惊动于他,只好让人备下酒饭,置于老人身边。

第二天一早,只见在工料场的空地上,出现了一条又粗又长用芦席紧紧卷着的圆型物体。工头让人打开芦席一看,正是需要的立柱。用尺子一量,粗细长短恰好,无需一锯一斧;其质虽全系锯末合成,却坚实如木。工头心里又感激又敬佩,要人去寻找老人时,和上次一样,又不见影儿。四十根基柱很快竖了起来。可是当往上按扣斗拱时,却不是这斗大了,就是那拱的弯度不够,总也不合适儿。画线工说锯工走了墨线,锯工却埋怨线工没有划准尺寸,工头也一时急得束手无策。有人见工头难得光转圈儿,说道:“吵也没用,急也没法,还是去请那位造立柱的老师傅来帮忙吧。”工头虽然点头称是,可嘴上说:“这老人来无踪去无影,可到哪里去找呢?”有个岁数大的工匠说:“那老师傅本事这么高强,我看他不是神仙,也是鲁班祖师,咱烧个香,祈祷祈祷,兴许能让他老人家显显灵。”工头一听在理,于是买来了信香,在木工场点燃,就祈祷起来。整整盼了一天,却连影儿也没盼来。可是在第二天一早,在备作斗拱的木料上,却出现了纵横交错有曲有直的墨线,按状锯木加工成形,相互搭扣,结果个个严实合缝,不大不小。大家这才知道,这全是那位神秘的木工老人所为,只好拜地相谢了。

工程终于如期完工了。庄严宏伟的楼阁,被陈镛验收认可后,大家欢天喜地地拆除了脚手架,由陈镛命名的“余木楼”,明日就要举行落成典礼了。可就在这时,却突然有人发现在楼的最高层的西北角正檐下,露着半拃长的一根椽头。上去锯吧,又得重搭脚手架,十分费工,不锯吧,又十分碍眼。这可怎么办?正当大家为难之时,不料那神秘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没等大家求助,只见他慢腾腾地从腰后抽出一把利斧,往那椽子头上一扔,只听“嚓”的一声响,便把那长出的椽子头砍齐了。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共头去寻找老头时,老人却不见了。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一定是鲁班祖师所为。大家为了纪念鲁班在建楼中的功绩,特在一楼北墙,修了一个小型的鲁班祠,里面画上了鲁班像,以示纪念。现在鲁班的画像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小祠堂尚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供奉鲁班的地方。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