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夫镇兴贤古街上有五口“五贤井”,其中四口“五贤井”的水至今仍然能够饮用。
五贤井初建的年代已不可考,现今在井栏石沿上可以见到“雍正四年重修”,“明朝万历十九年中秋,由王有节出资挖掘”等内容。
五贤井的名称由来,据说与“五夫”地名有着密切关系,在宋代,五夫出了一个功名显赫的胡氏家族,即理学先儒胡安国一家,其后人中才俊迭出,多为理学贤才和从教者,胡氏中的五位名人即胡安国、胡宪、胡宏、胡寅、胡宁,他们都有着“士大夫”的荣耀,当地称为“五贤”,也有人因此认为“五夫”这一名称即由此而来,由于胡氏五贤的突出成就与地位,后人将街上的这五口水井命名为“五贤井”,以表示对胡家五位先贤的纪念。
五夫镇兴贤古街是产生朱子理学之地,有刘氏家祠、彭氏家祠、王氏家祠、詹氏家祠、江氏家祠等古家祠建筑十余处,均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作为宗族的象征,它们是村里最高等级的公共建筑,也是村中最华丽的建筑和各种工匠技艺的集中体现地,而“三雕”艺术是其中最为突出的。
“三雕”为砖雕、木雕、石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五夫镇宗祠中的“三雕”艺术随处可见,不仅做工精美,而且图案结构都富有儒家伦理的涵义。“三雕”艺术与建筑结合自然,粉墙灰瓦配上精细的“三雕”,朴素淡雅中透着精致。
五夫镇兴贤古街上有一块清代官府“农事禁令”石碑。这块石碑高约85厘米、宽40厘米,被埋的部分约有13厘米。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但没有完全风化。
石刻碑文布满灰尘和青苔,但上部隐约可见“自古上五甲黄龙刬早田……愿钱拾余千文五甲……严禁黄冬未割不许放鸭……黄冬割清放鸭落田冬至……鸭落田放至次年清明……谷种落田不许放鸭如有……道光十八年日立鸣宫……”等字样,碑文下边有约三至四行字被埋在地下。据武夷山市文物部门介绍,这一石刻碑文相当于如今的“乡规民约”,表现出当时官府对百姓农事生产的重视,记载着清代道光十八年间,农事时节饲养家禽、田间管理等的规定及惩处办法。
五夫兴贤古街中的门枕抱鼓石。在古代,说明是有身份的人家(古代官位等级身份等级很严,平常百姓不允许门口做抱鼓石),根据官职大小,文武职务上刻不同图案。正常而言,门前会放有一对圆形或方形的抱鼓石(文职方鼓,武职圆鼓),而像上图中,门前左右各摆放一个方形和圆形的抱鼓石,实属罕见。说明此宅中出现过文武官员,但见此鼓体量较小,且做工粗糙,没有雕刻图案,说明官位不大。
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紫阳楼不在兴贤老街上,而是在五夫古镇外的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朱熹从15岁起在紫阳楼定居,住了近50年。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成为千古名句。
踏入紫阳楼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尊朱子雕像,背后墙面上是他所写的“紫阳楼记”碑刻,旁边立有一块黑得发亮的石碑,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是一整块砚石打造而成的石碑,文字说明中写到“高3.7米、宽1.5米”,上面密密麻麻的正楷,记载着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子羽的生平事迹。碑文的撰写者赫然就是朱熹,而刘子羽则是朱熹的义父。
原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神道碑”,把目光聚集在那个有着3725个字的“神道碑”时,很多人会感到奇怪:碑的边沿居然有许多光滑的缺损。原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物部门发现这个碑时,它已经是躺在村民的门外当了不知多少年的磨刀石——每年杀鸡杀鸭过年时,村民们习惯了从家里拿出菜刀,在这个不知什么玩意的黑漆漆的石碑上磨上一阵子。时间长了,神道碑就成了这奇怪的形状。
但摆在紫阳楼的,只是一件复制品,神道碑的真迹已经被武夷山文物部门收藏。
紫阳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前左手边,有朱熹栽种的香樟树,树中空可容一个人。据说,当时老师要朱熹取名“元晦”,朱熹不明白晦的含义,老师说:做人做学问要扎根深才能行远,就像树一样,没有扎实发达的根,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朱熹悟之,植树以志之。树到今天已经800多年。
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朱熹手书“灵泉”(即所谓“源头活水”)。
从紫阳楼往东,踏着鹅卵石小路,不久见一处清泉,号曰“灵泉”,为朱熹所起,当年朱熹在五夫求学授业时常饮此水。这从朱熹《怀潭溪旧居》中的诗句“傍崖寒冽一泓泉”可资佐证。
灵泉井又称飞龙井,水清如镜,靠前倾听,水声汩汩可闻,掬一口甘甜清爽。泉水流经府前村,72户村民至今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虽大旱之时,犹涌泉不涸。
来到五夫,不能错过的是五夫夏日赏荷。五夫镇不仅有朱熹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水清、莲甜、花香的乡土神韵。每年仲夏时节,五夫镇的万亩荷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景,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人纷至沓来,着实叫人一往情深,注莲忘返。五夫白莲种植历史悠久,在闽北地区,乃至全省闻名遐迩。早在南宋时期,朱熹少年在五夫读书时,就有祝夫人“煮莲教子”的传说。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