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温州永嘉岩头镇苍坡村

信厚子2024-04-02

温州永嘉岩头镇苍坡村

在楠溪江的中上游分布着规划独特、各具特色的古村落约有200多座,其中岩头镇苍坡村无疑就是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该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时期,背依苍山,面朝楠溪,规划以“文房四宝”布局,至今仍保留着宋代建筑风貌和“耕读社会”、“宗族社会”的文化印痕。

在楠溪江边,苍坡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依然存留着宋代的寨墙、古道、老宅……处处透着一股子的古意。村子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和“文房四宝”规划而成,颇有些玄机,又被称为文房四宝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以北永仙公路西侧,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迁祖为避闽乱,从福建长溪徙居永嘉灵山被周家招为女婿,后东迁约一公里,建宅今址。原地名苍墩,因避讳宋光宗(赵墩)而改为苍坡。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第五世祖时,人丁兴旺,分为东宅、西宅和麻溪园三地段,各设祠堂,并在村口建李氏大宗。宋建炎二年(1128)第七世祖李秋山迁居方巷,与弟李嘉木情深义重,故在村内建望兄亭,在方巷建送弟阁,亭阁相对,相互迎送。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九世祖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依五行风水说,在东方建双池储水,四周开渠引溪环绕以水克火。后又依“文房四宝”布局。笔街、笔尖直指西面笔架山,村内开两池,将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砚槽,双池边沿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放置一块大石条,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白纸。其规划布局可谓独具匠心,寓意深远。双池之间设有宗祠、仁济庙、大阴宫等临水建筑,造型端庄秀丽。村宅平面呈方形、民居平面有一字形、H字形、口字形等各种形式,立面有单层式二层楼阁式,主次分明,搭接自如,造型舒展,古朴自然。1991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苍坡村“文房四宝”布局的正式形成是在南宋时期。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商讨建村规划。李国师先是对照阴阳五行生克原理,对村落环境和地形大势作了基本分析:苍坡东面有不少林木,东方属木,木无水的话易被火冲,且长势不盛;南方属火,火无水约束的话易蔓延致灾;西面的笔架山有如火焰,西方属金,金适于火炼;北方属水,而苍坡北面并无大江深潭匹配。

李国师认为苍坡村的火气太重,四面均有火灾之虞,要通过水来克火。于是,在他的建议下,苍坡村人在村落的四周开渠引来溪水,溪水环绕着苍坡村,流入东南角。寨墙被加高加厚,溪水被蓄拦成两个大的水池,东西各一个,就是现在的东池和西池。同时,结合兴文运的理念,他们把东池、西池比拟作砚池,两池之间由长28米、宽16米的水面连接,在砚池边沿用条石砌筑成砚槽。他们在西砚池的北面临池处放置了几根4.5米长的大石条,象征墨锭,其中有一条“墨”的端头已被砍斜,表示已研磨过,即村内读书传统早已形成。未研磨的石条“墨”摆放于砚池边,这是寄希望于后人发奋读书。

从溪门进村,仁济庙前几棵800岁高龄参天古柏,虬枝盘旋,就像几位年迈的智者,静静地伫立在此,看尽了村里的世态变迁。再往里,一方荷花池让人眼前一亮,好似一方“砚池”。池边一块长形的乌石,应该便是“墨”了。

村里一条“笔街”由青砖、鹅卵石、条石铺就而成,贯穿东西,西头正好连着一座“山”字形的笔架山。登上山头,俯视村落,苍坡村像一张摊开的大纸,而那些错落其间的建筑,即是先祖的墨宝了。看着来往村民那恬淡而又幸福满满的笑容,好像沧海桑田也能抵得过逝水流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