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位于冀中平原的中心地区,紧邻大运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艺形式多样,且兴盛。河间皮影戏是冀中皮影戏的重要代表,冀中皮影戏是我国西部皮影戏在华北平原的流传,相传为明代时由甘肃、陕西迁民带过来的,民间艺人称之为“兰州影”,主要流布于河北的保定、沧州、廊坊、石家庄一带。目前,冀中皮影戏在保定、廊坊等地基本消失,而在河间还有着比较完整的保存。
河间皮影戏保留着丰富的口传剧目,民间虽有少量演出剧本,但主要靠口授心记,演出时不看剧本,代表剧目有《拿蛛蛛》、《混元盒》、《五鼠闹东京》、《绣花灯》、《丝鸾带》、《大妖书》、《小妖书》、《刘仁扫北》、《定唐传》、《白雁捎书》、《金滕玉箸》、《蝴蝶杯》等。乐队分文武场,文场是板胡、二胡、笙、笛等,武场是板鼓、阴阳板、锣、镲等。河间皮影戏的唱腔被称为“老虎调”,唱腔风格粗犷、奔放、朴实,与当地方言结合紧密,有“大悲调”、“小悲调”、“平安调”等。
河间皮影戏班社可分为东支(自清道光前传入)、西支(自明永乐年间传入)两个支系。从影人的高度到乐器的配备,从演出唱腔到表演技巧,两支皮影班社大体相同,只是在演出传统剧目上有所不同。东支王庄村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拿蛛蛛》、《五鼠闹东京》等,西支卢村演出剧目有全本《四大名山》、《白蛇传》等。河间皮影戏表演艺人在幕后操纵影人,一举一动,真人指挥影人行,再配上河间地方独有的唱腔,鼓乐伴唱、动、画谐调一致,诙谐幽默。据考证,以河间为代表的冀中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与冀东、冀南有着明显的差异。
河间皮影戏体现着我国西部皮影造型的特征,体现着与北京西城皮影戏同宗同脉的特征。皮影影人雕工精巧,造型隽秀、逼真,既是皮影戏演出时的道具,又是一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河间皮影班社保持着传统的演出习俗,每到秋后,以唱皮影戏来祈福、酬神,并作为乡民的娱乐形式。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