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桂林的历史名人,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千年古邑”——临桂。临桂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县,至今已有2120多年。临桂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在封建科举时代,临桂共出过5名状元,曾有“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之美誉;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陈继昌,就是清代官居一品的陈宏谋的玄孙。到了近代,临桂出了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小诸葛”白崇禧等桂系首脑人物;此外还有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
作为名人之乡,名人故居是临桂旅游景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名人故居是其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的写照,其建筑各有特色,形式不一。这些名人景观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临桂名人辉煌的历史,而且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陈宏谋(1696-1771),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是清代有名的封疆大吏,他是清代广西及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任官时间最长(48年),任官历经省份最多(12个省),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任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
陈宏谋故居山峰环绕,村前的麒麟山与村后的狮子山互为呼应。现在陈宏谋故居只剩下陈氏家祠和陈氏宗祠。其中陈氏家祠是陈宏谋一家之祠,有祠层三楹,建造坚实。从陈氏家谱记载及陈氏两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1名,翰林2名,会元1名,进士4名,解元2名,举人26名,贡生9人,可谓盛极一时。陈氏宗祠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巡抚马丕瑶奏建的,缘于陈宏谋平生勤政务实、政绩显赫、著述甚多、口碑载道,故立之。宗祠坐北朝南,大门朝东开,后面是历经风雨的横山。陈氏宗祠大门前有个高约1.5米、直径5米左右用青石砌成的“八角香台”。据传说,从前陈家人外出做官回来,从村头走石板路至此都要下马烧香磕头。
陈宏谋一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笔耕不辍,著作甚丰,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等近300万字。清嘉庆十八年,陈宏谋的玄孙陈继昌从家乡横山来到桂林,参加在广西贡院举行的乡试,结果荣登榜守,高中癸酉科解元。嘉庆25年,陈继昌赴京赶考,先在会试中荣获会元,继而又在殿试中荣登榜首,成为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成为广西历史上唯一的“三元及第”。大学士阮元则在广西贡院端礼门上建“三元及第”坊,亲自书写匾额,大加颂扬。
陈氏宗祠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祠内所存有的匾额、石刻和木刻板等。据文献载,宗祠内原有清乾隆皇帝所赐的诗石刻三件、“福”字石刻一件和陈宏谋《培远堂文集》全部木刻板,数目不下千块。抗战中遭日寇蹂躏,荡然无存。现仅剩“解会状”,“四元”及乾隆御赐石刻一件。“解会状”匾和“四元”匾均为陈宏谋玄孙陈继昌中状元后所制。“解会状”即:解元、会元、状元。在“解会状”匾左端还刻有“唐宋金元明至大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三元科甲第十三人”字,其意为从唐代开创科举考中三元的第十三位,这位古今第十三人也是封建社会科举最后一名连中“三元”之人。桂林靖江王城正阳门城楼上巨大的刻石榜书“三元及第”,就是清代两广总督阮元在陈继昌连中“三元”之后书写并请人镌刻的。“四元”匾左侧有字数行,即“嘉庆丁卯年入学第一名,癸酉科乡试中试第一名,庚辰科会试中试第一名,殿试第一甲第一名”。陈继昌曾在院试中获得过“案元”,加上解元、会元、状元,因此就有了“四元及第”的佳话,这就是“四元”匾的由来。这些不仅向世人展示了陈氏家族辉煌的历史,而且也成为后人研究陈氏家族的重要资料来源。目前,陈氏宗祠已成为临桂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内容,成为临桂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景观。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