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宁夏花儿

未若柳絮2023-09-30

宁夏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在“花儿”对唱中,男方称女方为“花儿”,女方称男方为“少年”,这种对人的昵称逐渐成为回族山歌的名称,亦统称为“花儿”。

“花儿”约产生于明代,有关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在蒙藏民歌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歌;有人认为它是从外地迁来的回族人民的思乡曲演化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明初从南京迁往洮州地区的移民常以花卉为比兴的一种民歌。总之,“花儿”自近代以来成为回族人民传唱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

“花儿”按传唱地区划分,又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其源泉则源于河州(今甘肃临夏)。

“花儿”内容丰富,多为情歌,也有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一般多是四句或六句,歌词多即兴创作,十分口语化,且不避俚语俗词。“花儿”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字优美,格律谨严。它的音乐主调令达100多种,旋律、节奏、唱腔都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花儿”最早产生于山间田野,歌手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所以它的曲调多高昂、奔放、粗犷、悠扬,表现了回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纯真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在回族聚居的临夏地区,几百年以来,每年在固定的时间,人们都要聚集于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山间举行传统的“花儿”会。每年农历6月初1至初6的莲花山“花儿”会和农历4月28日的松鸣岩“花儿”会久负盛名。春夏之交,树木葱绿,山花烂漫。届时,歌手云集,对歌联欢,盛况空前。

花儿流行范围广泛,曲调繁多,流派众多,宁夏花儿的曲调就有30多种。以临夏为例,有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之分,两支派按地区又分为北乡花儿、南乡花儿、东乡花儿、保安花儿、撒拉花儿等。

宁夏花儿的基本格式是每首四句,前两句比兴、后两句本题,单双句结构各自相同,单句每句有四个停顿,但末顿只有一个字;双句每句有三个停顿,末顿必须是两个字。

每年农历六、七月间,甘、青、宁、新都要举行盛大的花儿会,吸引着各地花儿爱好者。宁夏规模较大的花儿会有近10处,其中由以莲花山花儿会和松鸣岩花儿会最负盛名。

花儿剧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和银川市地区,也称“花儿歌剧”、“花儿歌舞剧”,因其音乐主要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民歌“花儿”而得名。1979年,银川市文工团首次把民间叙事诗《马五哥和尕豆妹》用花儿的曲调加以改编,并正式上演。同年,西吉县文工团又创作并演出了《曼苏尔》,1980年,又创作了《金鸡姑娘》。

花儿之乡——临夏

临夏,是花儿之乡。花儿源远流长,闻名遐迩,蜚声中外。花儿为花儿剧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它的诞生,为我国的戏剧百花苑增添了一朵娇艳醉人的艺术奇葩。同时,也把临夏花儿这一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达到了民间艺术与戏剧艺术的完美统一。花儿剧的绽放,是各族儿女精心浇灌的成果,是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晶。在1984年,临夏州文化局专门成立了花儿剧创作组。他们深入生活,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一批较好的花儿剧文学剧本。如《恭喜发财》、《娑罗树传奇》、《喜鹊喳喳》、《米拉尕黑》、《瓜园情》、《花儿案》等.为参加全省调演,决定以《花儿案》为素材,重新结构编写。集中人力,八易其稿,剧本脱稿时,更为《花海雪冤》自治州歌舞团于1985年12月首演该剧。这是第一次将花儿以大型戏剧形式搬上舞台,是我州向新剧种挺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作。

《花海雪冤》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的唱腔,动人的故事,别致的舞蹈,奇特的风情与习俗,幽默诙谐的语言,荣获1985年甘肃省戏剧调演特别奖。1987年7月,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在北京演出期间,国家领导人及众多戏剧家、艺术家观看了演出。文化部隆重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演出作了全面的肯定。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发表专题文章,评介该剧的演出盛况和成就。著名作家、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指出:“《花海雪冤》的故事、音乐、唱腔、唱法、舞蹈都是民间的,民族性特别强,给首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花儿漫上首都、奇葩享誉京华”是花二剧轰动北京的真实写照。

主要剧目

《花海雪冤》所迈出的步于是沉稳而坚实的。它揭开了自治州民族戏剧崭新的一页,为自治州戏剧的发展,开拓了一条灿烂的道路。

继《花海雪冤》之后,又创作上演了《牡丹月里来》、《雪原情》、《雾茫茫》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大型花儿剧。2003年又创作出了一部取材于东乡族美丽的民间传说的大型花儿剧《月光宝镜》,于2004年立于舞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