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四川盐亭字库塔

离城梦2023-11-27

四川盐亭字库塔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习俗——“敬天惜字”。焚烧字纸就变得非常郑重,不但有专门的礼仪,还建有专门的场所和设施,于是就有了古人专门修建来焚烧字纸的小型建筑——“字库塔”。

“字库”——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也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文人图腾崇拜载体,在今天看来已经再难烟火袅袅,难有昔日的鼎盛了。在四川各地,今天的字库塔虽然比比皆是,但早已没有了灰烬,也没有了燃烧后的余温,然而我们透过那塔身的小孔,似乎可以看到古往今来文人们焚烧字纸时的虔诚,那似乎是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对文字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

名词解释

字库塔,也称为惜字塔、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字库、文风塔、文峰塔。客家地区称敬字亭。台湾多称圣迹亭,四川人称字库塔,也叫“字库”或“惜字宫”,其他地区亦有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等的,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

字库塔,是古时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它记录着中华民族对纸张、对文字的崇拜。

字库塔,四川叫“字库”或“惜字宫”,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

目前在四川,保存最完好也是规模最大的字库塔在盐亭县,这个县的字库塔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仅图文记载的字库塔就达29座。在该县麻秧乡檬子村还有一座全国唯一的关于字的牌坊——“惜墨如金牌坊”。

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造型之丰富,在国内可以说独一无二。

全国唯一的“惜墨如金牌坊”

盐亭县比较有名的字库塔位于榉溪乡任广村四社真武宫。它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坐北向南,面积3.61平方米。塔平面呈四方形,塔基高为0.9米,塔身3层,高约为4米。塔身有浮雕,人物雕刻。塔身第一层有序文及捐款建塔人的姓名及捐款数,但字迹已模糊不清,塔身第二层西面阴刻“惜字宫”,旁有对联“闲文□□”,“浅篇付□”。

该县高灯镇阳春村,有一座字库塔,莲池寺字库塔。

有趣的是,古代的盐亭人不但修建了许多字库塔,居然还建造了一座“惜墨如金”牌坊,这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字库牌坊。这“惜墨如金”牌坊,位于麻秧乡檬子村敬老院门口,高6.2米,宽7.4米,四柱三开间,左右次间各有一字库,坊身开龛,供奉仓颉、孔子、关羽造像,正面和背面正中分别刻有“惜墨如金”“学海文宗”四个大字。牌坊正楼之上还耸立着一座六角楼阁式塔,这种坊上有塔的造型,放眼中国也极为少见。

麻秧乡村民赵和青说,小时候他听自己的爷爷讲,修建这座惜墨如金坊的石匠姓金,他看到乡人丢弃字纸,屡屡规劝无果,就领着儿子金大兴独自在山中采石,历时三年多,终于凑够了所需石料,此时金石匠家中已快揭不开锅了。金石匠的义举感动了乡民,也令读书人自愧不如,他们纷纷捐资,协助石匠建造了这座牌坊。

字库塔通常修在场镇街口

被逐渐遗忘的字库塔,上百年前到底有着怎样的“使命”呢?

中国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不应该随意丢弃,哪怕是废纸,只要写着文字,丢弃时也应该焚化。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已经相当普及了。

据了解,中国古人敬惜字纸的传统最早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写好的纸不能乱丢,不然仓颉老人会怪罪。”在纸张发明与大量制造之前,人们不会轻易抛弃书写文字的丝帛与竹简。即便宋代印刷术出现,书籍纸张逐渐普及,文人们依旧不会随意处理字纸,甚至把这份对字纸的敬仰与爱惜物化,修建了字库塔,用来专门焚烧祭拜字纸。“不同地方开始修建字库塔,但不管是外形还是本身的内容几乎都大同小异。”

盐亭文物管理工作人员老冯说,字库塔通常修建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也有名门乡绅大户建在自家院里或家族宗祠旁,甚至还有乡人集资共同修建。

塔龛中多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塔身通常有一小孔,或方、或圆或马蹄形,字纸便从这里投入,烟则从塔顶的出烟口飘出来。“我偶尔也把自己写的字画拿来烧一下,感受古人那份对文字的崇拜,对字纸的敬仰。”文管所老冯说。

广庭村的文风塔、极庵村的毛罐寺字库塔、文同村的高院寺字库塔、云仙村云仙字库塔、天台村的天台字库塔、榉溪村玉龙字库塔、永寿村字库塔……盐亭的29座字库塔,多供奉仓颉、文昌、孔圣等神位,并配以相应的楹联、吉祥图案等。

位于金孔镇云仙村3社的云仙字库塔在当地也很有名气,西面80米处为石坎子山,距高灯到古来的油路约100米处。占地面积8平方米。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位于县城的盐亭笔塔是省级保护文物。该塔位于嫘祖文化广场,即原来的盐亭旧城西门外宝台观。笔塔建于1888年,到2008年整整120年,其间经历过了1933年和1976年两次大地震,赫然屹立。

在盐亭乡镇,像这样的字库塔还有很多。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