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东晋人。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葛洪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她与汉代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并称为古代四大女名医。
海上有仙山,仙人往来间。碧波翻涌,潮起潮落,传递着来自天际的神秘讯息,诉说着遗落在民间的神话。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更是那些神话的见证者和流传者。
唐贞元年间(785——805年)的南海之滨,有位豁达任侠的公子崔炜,落拓不事家业,曾于寺庙中有一奇遇。中元节里,寺中好不热闹。一位讨饭的老妪失足跌倒,碰翻酒缸,老板知她无钱赔偿,一怒之下竟要动手打人。崔炜路见不平,立刻阻拦,为帮老妪赔钱,不惜脱下外袍作为抵偿。
某日,这位老妪登门,送给崔炜自制的艾蒿,告诉他:“感谢你帮我摆脱困境,我善于灸治赘疣,你遇到长瘤之人,只要一缕灯芯大小的药量便可治愈。你善用此药,将来还能娶美女为妻。”说罢,老妪忽然不见,只留下崔炜在原地啧啧称奇。
后来崔炜用艾蒿先后灸治高僧、富贾、神龙,一路遇仙历险,终于成家立业,衣食无忧。他的妻子告诉他,那位送艾草的老妪,名叫鲍姑,是东晋鲍靓之女,葛洪之妻,一生在岭南一带行医救人。崔炜闻言,遂生求道之心,散尽万贯家财,携妻室至罗浮山寻鲍仙姑去了。
这便是唐人裴铏所作《传奇·崔炜传》中记载的故事,那位神秘的讨饭老妪,史上确有其人,正是名列“四大医女”之一的鲍潜光。古时神怪小说,虽以瑰奇诡谲见长,但所录之事多有史实为据,世人皆道鲍姑是一位医道高妙的神医。
东晋到中唐,鲍姑的年纪,至少有数百年矣。若将她置于凡夫俗子之间,当真是闻所未闻,但若与历代得道真人相较,则属寻常。
鲍姑似乎从投胎鲍家之日起,便注定今生的不凡,这一切首先得益于她的父亲鲍靓。鲍靓与仙道有缘,五岁时便知晓宿命因果,自言前世乃是曲阳李姓人家之子,九岁时坠井而死。他的父母寻来李氏推问,果然与幼子描述的情况相符。鲍靓天赋异禀,遍览群书,尤好道学,更有幸遇仙人传道,小小年纪已成修行中人,习得炼丹、尸解等道术。
古时修道法门无数,若寻根探源,鲍靓大约应算作秦皇时河上丈人的徒孙。在东海卖药的安期生机缘巧合下,师从河上丈人习黄老之学,潜心修仙,成为彼时帝王与方士推崇的上仙。再经马鸣生、阴长生两位道人传承,最终传至鲍靓这一辈。
鲍靓成家后也曾在朝中任职,乱世中也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征战,做过黄门侍郎。然他志在道学,迁至丹阳后便开馆授徒,与葛洪结下师徒之缘。葛洪这位丹阳少年,像极了年轻时的鲍靓,亦具仙缘慧根。其伯祖父葛玄生于三国时期,在左慈处学道,将一身秘术传于弟子郑隐。郑隐在葛洪十六岁时,将平生所学回传于葛洪。
葛洪抱朴自安,闭门读书,虽出身江南士族,因家道中落,长期靠砍柴换来纸笔,才得以博览群书,精通儒道之坟典,养生炼丹之术日臻进益。他淡漠荣利,自号“抱朴子”。立身世间自有仙风道骨之态,乡人敬之。
西晋太安元年(302年),郑隐预知乱世将临,携入室弟子翩然远遁。或许他算出爱徒葛洪别有一番因缘,独留他一人在丹阳修行。这样,葛洪转投鲍靓门下,其修为与品行皆受鲍靓器重,与正值妙年的鲍家小姐缔结一世姻缘。
似乎直至此时,鲍姑这才影影绰绰,散见于历史的记忆。没有人知道她如何修行得道,亦无人考证她怎生研习医术。生为鲍靓之女,得道术之启蒙;为葛洪执帚,更是得遇一位志同道合的仙友。鲍姑有精通经史、长于丹道的父亲和夫婿,所闻所见皆是修身养性之道、炼丹修仙之法。她深居简出,与他们平日里讨教、切磋,修成道中仙姑又怎是难事?
况且葛洪之于鲍姑,亦师亦友,二人结褵,虽说少了些许长相厮守的浪漫,却多了在道法上教学相长的助益。的确,更多时候,鲍姑就是葛洪的得力助手,一同采药炼丹,共研道术精义,竟成凡尘的一对神仙眷侣。
后来,鲍靓调任南海郡太守,举家迁徙,鲍姑和丈夫便选择在附近的罗浮山隐居清修,过着不问世事、清静无为的逍遥日子。据传,鲍靓到任后,白日里处理政务,夜间便乘着布鞋化作的飞燕,一路御风而行,飘至女婿家共同研习仙术。魏晋是动荡战乱的年代,偏生这一家人超脱生老病死,在南国寻来一处净土,度过一年年清静岁月。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这三人方能体味。
相较于醉心安鼎炼丹的葛洪,鲍姑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医术上。她修道之余,出没于崇山峻岭、溪涧川流,采药制药,自研灸术,终于独创一门艾灸的绝学。虽然鲍姑无专著传世,但丈夫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针灸医方百余则,列举的灸术就占九十多条,其中对灸治的功效与施用方法都做了精妙讲解。后人多推测,书中有关灸治的论述,多半出自鲍姑之手。想来她已是修道中人,自然不会为身外名利挂怀,只要平生所学能够造福人世,冠以何人之名远在她思虑之外。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