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竹丝镶嵌,就是在竹丝方格纹样上拼贴出以白桃木剔出的主题形象,通常有山水、花鸟、博古、人物,凸现浮雕效果。制成客堂屏风或挂屏,是高雅的家居陈设。清代多以名家书法做成条屏或挂屏悬于中堂,因颇具书卷气而赢得世人青睐。由于画面素色洁净,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随着收藏时间久远,篾丝篱底纹的本色还会逐渐由黄而红以致棕红呈现古董色,显得特别珍贵。
竹丝镶嵌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白桃木或翻簧刻成人物、花鸟等浮雕,以暗榫紧扣,镶嵌在底纹上的工艺品,这种温州特有的工艺品,为1882年(清光绪八年)温州艺人潘阿明所首创。一度失传。建国后,温州市艺雕厂仿效郑板桥笔意制作的竹镶嵌屏风、挂屏,精致美观,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竹丝镶嵌缘于四川江安,故又称做江安竹丝镶嵌。据说早在北宋时期,江安人民就开始利用楠竹编织箩筐、背篼、椅子、蒸笼等日常生 活用品。后来,逐渐由粗到精,在筷子头上雕刻狮子、龙凤。将楠竹削去外皮仅留一层竹心、竹簧片,用胶贴在木板或铁片上,然后把图案雕刻在竹簧片上,制造各种用 具和装饰品。历经世代相传,今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竹簧工艺美术产品。这些竹簧工艺品,质优工细,深得人们赞赏,在六十年代,江安竹雕工艺产品就已远销日本、法国、西德、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
品种:竹丝镶嵌品种丰富多彩,其属于竹簧雕刻的一种,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镶嵌、竹簧雕刻、竹筋皮制品等5大类,140个品种,300个花色。图案题材有反映山川名胜的“峨眉风光”、“都江堰”等;有用带麻雀斑纹的红豆木、乌木、楠木等优质材料作配料,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于古代传说的“麻姑献寿”、“哪吒闹海”等;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如龙、凤、熊猫等图案,栩栩如生。
特点:楠竹具有纹路精密,竹青如绸缎,竹簧如像牙骨的特色,是竹丝镶嵌的上乘原料。竹簧经过处理,黄橙莹润晶亮,具有淡黄象牙色泽,被誉为“竹象牙”。
工艺:近年来,竹雕艺人们继承空雕、浮雕、浅雕等手法,创造了竹簧镶嵌、画笔勾刀等新工艺,把原来的浅雕、浅浮雕发展到着色、彩色竹雕、彩绘和主体浮雕,突破了楠竹本身形态的束缚,造型别致,雕工精细,独树一帜。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