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干亲,就是没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双方,仿照亲情的交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又称“拜干亲”、“认义(母)”、“认干爹(妈)、“认干老(娘)”,也称“打老契”、“认寄父(母)”,俗称“拜过房爷、过房娘”,是全国各地民间比较流行的一种保育求吉习俗。
旧时,认干亲的风俗较为盛行,且封建文化色彩较浓,讲究和路数颇多,一般男孩认干亲者较多。有的是孩子娇贵,怕不好生养,或是孩子体弱多病,害怕夭折,借认干亲攘灾祛祸,保佑孩子健康成长。有的是孩子生辰八字过硬或过弱,有灾星,认个干亲补不足,可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有的是人丁单薄,子女不旺,孩子命相不好,克父母,妨碍兄弟姐妹,借认干亲相克来转移命相,以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有的是两家关系友好,为把这种交往相对固定,就采用让下一辈认干亲的办法使交往加深。有的是因为对方于自家有大恩大德,为图报对方的恩情,就以认干亲的形式进行长期交往。有的是为攀高结贵,让孩子认有钱势的人家为亲,拉拢关系,壮大力量。另外,社交场、娱乐圈里的女子为傍大款、高官而认干爹,属情人关系,目的是找靠山,寻庇护,图享受。
认干亲的习俗,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礼节习俗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我们河南,一般都喜欢选择和自家关系好的人家认干亲,欲巩固关系,长期交往。或选择品行好,儿女较多,家族兴旺或贫寒的人家做干亲,因为这种干亲,名声好,小孩多,不娇贵,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动物一样,容易养活、长大。或依算命先生所说,孩子灾星大、命硬,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找符合条件的认干亲,比如孩子缺“金”,就找对“金”有益的人,阴阳五行“相生”说认为:“土生金”,就找“土”命的人认做干爹。或是自家要么缺儿,要么缺女,喜欢儿女,就认个干儿女,当成亲生的,满足愿望。或把孩子认给姓氏“吉祥”人家,如姓刘、程、潘、赵的,“留”“成”“攀”“照”之谐音,“留”而不去,“成”而不夭,“攀”住不放,“照”住成长,图个吉利,祝福子女健康成长,长大成人。也有找外地人或走江湖者认干亲,说这是“长腿干大”,最能保证小儿平安。还有认古树、水井、石磙、磨盘、火神爷、老灶爷等为干亲的,以期保佑孩子顺利成长。更有人家想着小孩特别娇贵,就认两个干亲,图个吉利。
一般是主家物色好人选后,要请第三者转达,一般人家是不拒绝认干亲的。但也有例外:有些认为命中儿女有定数,认个干儿女顶个亲生,于自己亲生的子女不利;有些担心干儿女转移命相,克父母,对自己不利;也有的想着认干亲,双方要互送礼物,并摆酒席应酬,以后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两寿都要如此,家底薄支应不起;还有打听了未来干儿女家庭情况后,认为对方家庭不好,怕影响自家;有些害怕对方出于贪图人财物而来,招惹麻烦,常言:“干亲进门不是图财,就是图人”,等等。这样就拒绝做“亲家”。未结婚成家的,或结婚但尚未有子嗣的,或自家婴儿还很小的人也忌讳被认做干亲的。俗以为,认了干儿之后,自己就不会再有亲儿子,“认干儿,失(湿)儿”。
过去,认干亲的步骤相当严肃和繁琐,充满趣味。一般要提前准备,路数基本都要走到。认干亲的双方都满意后,一般孩子满月或一岁里,或岁数再长点,父母要择个“吉日”,如农历正月十六、二月二、五月初六、八月十六、腊八、腊月二十三或孩子生日等上午,到干亲家举行仪式结拜。
做父母的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孝敬干爹妈的礼物,或“四色礼”、或“八色礼”,如公鸡、肉、馍、果子等,还要送给干爹妈鞋帽衣料之类的物品。更严肃认真的要送给干妈一条肥大的开裆裤子。干爹妈送给干儿女的东西一定要有碗筷和一把长命锁,另外,还有小衣裳、鞋袜、帽子、肚兜、玩具等。送的碗筷也有讲究,干爹家境好的到首饰店去订做银碗筷、铜碗筷,家境一般的到寺庙或街市上买木碗,这都是为防止小孩因失手而打碎。万一打碎碗的话,被认为很不吉利。送的长命锁也有说辞,有的送刻有“长命富贵”或“长命百岁”字样的金锁金项链、银锁银项链,有的送铜钱(解放后也有五分钱硬币)、红线绳为锁链。
仪式开始后,干爹家杀鸡、焚香、鸣炮祭拜先人,弄的这么隆重,也有炫耀的意思,有人来认干亲,在当地是很有面子的。之后,孩子向干爹夫妇叩头,改口喊干爹、干妈。干妈要送给干儿女红包,亲手把银锁链戴到干儿女的脖子上,有的用红线绳把铜钱穿起来戴到干儿女的脖子上,叫“锁子”,意思把干儿女“锁住”,自然就平安无事。若送给干妈肥大开裆裤的,干妈把裤子放在床上或铺好的地上,由旁人抱着让孩子从裤腰爬进,由裤裆开口处钻出,一如降生,以示亲生。再举行上述礼数。同时,干妈要给干儿女起个乳名,一般从干妈生的孩子向后排行,如“小五”、“小六”等。然后开始吃饭,干儿女用干爹妈所赠送的碗筷吃饭,寓意着小孩从此成为他们的孩子,吃他们家的饭。小孩就可以借干爹妈的福气,顺利健康成长。有的地方认干亲的当天,干爹娘准备一根自家石磨上用的磨系,涂成红色,绑到干儿女脖子上,意为把干儿女拴到自家磨上,成一家人了,吃一家饭了。还有地方,认干亲当天小孩改口后,父母拿出准备好的针和红线,把红线缝到干爹娘的袖子上,起到消灾星、图吉利的作用。
不过,普通的认干亲仪式,只要孩子正式向干爹妈磕上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妈即算完成,没有那么复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