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南昌新建西山万寿宫庙会(2)

碧螺氏2023-11-17

三、西山万寿宫庙会祭祀历史沿革

西山万寿宫庙会在唐末还属于民间性质。进入宋代,由于北宋王朝奉行崇道政策,西山作为道教的洞天福地,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已升格为国家斋醮的坛场。大中祥符三年(1010),真宗御书“玉隆”赐额,升观为宫。

政和六年(1116),自称神霄帝君下凡,以教主道君皇帝自居的宋徽宗亲颁诏书,敕令江南西路集办钱粮和建筑材料运往西山,以洛阳崇福宫为蓝本重建玉隆宫,并御书额曰“玉隆万寿宫”,册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南宋时期,西山万寿宫仍保持其国家斋醮坛场的地位。由于两宋统治者的推崇,西山万寿宫庙会呈现鼎盛局面。元朝统治期间,西山万寿宫在战火中遭焚毁,其国家祀典的地位一度颓废。

明初,“仅葺小殿,祝厘祈祷”,未见大修的记载。此时西山万寿宫庙会仍在进行,只是其仪式活动是由民间自行组织而已。

明中叶以后,经过明万历十一年(1583)的重建,具有民间色彩的西山万寿宫重新兴起。西山万寿宫由小区祭祀中心逐渐演变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全国各地对西山万寿宫的认同,主要表现为参与各种传统宗教仪式、进香及捐款等活动。

清初,西山万寿宫曾一度成为一片废墟,逍遥靖庐为市佣占据。顺治十二年(1655),官方重新勘明地址,修缮宫观,召回道士,恢复祭祀活动。

乾隆朝重建西山万寿宫后,因进香之人众多,官府发文规定设立木柜,随香客自愿捐助。据清光绪版《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一记载:“州府具香烛酒币词疏,遣衙史驰献玉隆。”在满清一代,西山万寿宫的祭祀活动,一直有官方的参与和保护。

民国时期,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由民间自发地进行。解放以后,西山万寿宫庙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庙会有序的进行。“文革”期间,祭祀活动遭到禁止,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导下,西山万寿宫祭祀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恢复,使绵延1600多年的香火得以继续,西山万寿宫庙会活动得以保存。

根据广大净明道信徒的要求,西山万寿宫于1990年开始以净明道派的辈分排序,重新沿袭了净明道派的传承方式。以北京白云观记载的净明道谱系为标准,即“天德高无量,照明自古今,玄元闻见处,总合圣贤心,道德宏清静,法源广大成,东汉有章教,功果保忠贞”。从“清”字辈开始承传。

清同治《南昌县志》记载:“朝旌阳宫村人争醵钱为香会,名朝仙会。自初一始会,或数十人或十数人。一人为香头,前导刻蛟龙,长二三尺,佩于左一人,为香尾,殿后荷红幡,书‘万寿进香’四字,余皆缨帽长衫,鼓乐群行,示大患既平。民气欢腾。佩蛟龙者,谓就驯。扰以象其功也,日数十百群,鼓乐喧阗道路。是日多轻阴,俗呼为朝拜天。”附近的善男信女赶去烧香许愿。各人身穿红肚。

领头的肩挎一条木龙,打着一面写着“万寿进香”的旗子,多数是去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许真君),买回糕饼(称“仙果”)和木制口哨,分赠亲友。

旧时,南昌乡民崇信菩萨,人们多崇信菩萨,尤其以中、老年人最为虔诚。多数家庭每天早装香,晚点灯,以敬天地过往神祗。少数人终年吃斋,叫“长斋”;有的逢观音、关公等菩萨生日吃斋,叫“花斋”。他们相信因果报应。故盛行“朝香”活动。香会组织有松柏会、虚心会、吉庆会等。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许旌阳诞辰之日,由各会首召集会员自备香纸、爆竹、锣鼓吹打,步行前往西山万寿宫朝拜“福主菩萨”。起香日,家家户户清缸、洗皿、擦锅,并斋戒三日。返家后“开斋”。境内彰灵岗建有万寿宫,也朝供福主,修水、永修等地群众前来朝香上供者络绎不绝,寺前搭台唱戏,煞是热闹。徐埠五显庙、石鼻东岳庙长年香火不断,人群接踵而至。

四、西山万寿朝仙会禁忌:

1、朝拜前需斋戒一星期;

2、须洗澡换衣服;

3、肩上斜挂黄色进香袋,敲锣打鼓结队前往。为了能在八月初一的清晨得到头柱香,朝拜者需昼夜不停地赶往万寿宫。凡是得到了头柱香的人,认为是最幸运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