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狗撵兔,关中民俗的旧日时光!
有关资料显示,细猎狗的原籍在古埃及,最早可考的资料来自于金字塔壁画上的狩猎图,约在西汉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记载。到了唐代,皇室狩猎娱乐活动流传于蒲城民间,产生出细狗撵兔的民间竞技活动习俗,主要在元宵节、端午节、腊八节进行,细狗撵兔这一民俗便被保留下来,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
渭南地区自古是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皇家猎场,虽然朝代更替,岁月变换,但狩猎传统却完整保留下来,同时保存下来的就是血统古老纯正的细犬。
细犬,被誉为东方猎犬,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分为山东细犬和陕西细犬两大类,在陕西又被唤作细狗。
陕西细狗(关中细狗)的显著特点是头窄嘴细,身高近一米,身形紧凑,毛发光亮。“腰似弓,尾似箭,四个蹄蹄一盘蒜。”这句顺口溜道出了好细狗的标准。
它气质高雅,形体俊朗,姿态优美,生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广。按脸型分,陕西细狗分为羊鼻梁、黄瓜嘴、鹰嘴脸三类,与其他细狗的明显不同在于耳朵和尾巴有着长长的饰毛,与国外犬种萨路基极像。
和世界名犬灵缇相比,“陕西细狗是自行车,灵缇是摩托车”。虽然速度比不上灵缇,但陕西细狗转弯灵活、耐力好。
陕西细狗的血统很久远,进入新世纪后却几近灭绝,近几年由于爱狗者的努力,数量才得以增长。
细狗撵兔为哪般?
起初,细狗撵兔,只为保护庄稼和娱乐。
陕西地区的野兔曾经一度泛滥,甚至威胁到田地、果园的正常养护。细狗天性凶猛善咬,尤擅长捕捉冬日溜到麦田偷嘴的野兔,一只好细狗一天捕兔多达数十只,因此深得农家喜爱。
在关中大荔、泾阳、渭北一带,几乎家家都曾养有细狗。种完小麦农闲之后, 伙计们三三两两相约,拉着爱犬在附近溜达,看见枯草堆、玉米秸秆堆造点动静,兔子窜出来,狗就开始撒丫子猛追,那一幅狗追兔的场面,甚是壮观有趣。
现在,这一民俗活动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竞技项目,撵兔比赛在关中各地盛行,大多为附近村子自发组织,并无具体的竞赛规则,主要图个高兴。细狗们披上各自的战袍或者号码,为主人争取荣誉,也为自己挣名气。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