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古代“建坊旌寿”敬老重仪

三分情话2023-11-12

古代“建坊旌寿”敬老重仪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迭,故称重阳,而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序数中又是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的含意;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重阳佳节,寓意深远。1989年,我国政府把每年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新时期新的社会风尚,为敬老传统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早在古代就有着敬老的优良传统,如民间盛行为长辈祝寿等等。每年七月初七,出嫁的潮汕姑娘要回娘家,送上敬老的礼物;潮汕农家嫁女或娶媳妇,要给家里的老人呈上一份敬老饼食—糕,等等。

更为隆重的是,清代朝廷还有“建坊旌寿”的规定。据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二十四日《岭东日报》载《建坊旌寿》一文称:“中国向例,凡有男、妇年及百龄者,准由地方官请旨旌赏,给资建坊。如壅不上闻,转干律例。”其申报程序是,首先由百岁老人所在地的族内绅士“出结具禀”,“自县府以达抚辕,乞为循例奏请建坊”。如各级官府均“从之”,便由省官厅“代为入奏”。朝廷具体承办此事者为礼部。如获“恩准”,便由礼部“咨文”,颁发皇帝恩旨,赏以有祥瑞字眼的牌匾,如男赏以“升平人瑞”,女赏以“贞寿之门”等等。礼部咨文下达后,由地方官转拨银三十两,“勒字”,“自建”牌坊。《建坊旌寿》一文还提到:“近有香山县寿民曾道逵,年刚百岁,南海县寿妇陈刘氏年一百零二岁,均于去岁由二族绅士出结具禀,自县、府以达抚辕,乞为循例奏请建坊,各宪从之,代为入奏。嗣于日昨接到礼部咨文两道,一为曾道逵恩旨赏以‘升平人瑞’四字;一为陈刘氏恩赏以‘贞寿之门’四字,命其勒字建坊,并各给银三十两,以为自建之费。本公、金母同受恩施,亦一时之佳话也。”

古代,潮汕地区也出现过不少长寿百岁老人,并建有牌坊纪念。饶宗颐总纂《潮州志》、《丛谈志二·百岁上寿》载,除125岁的郭贞顺外,“以百岁而建访者”还有不少。由于历经兵戎之乱,诸如此类的牌坊现已不多见了。据原汕头地区文化局《潮汕文物志》(上册)载,现只存普宁县乌石村一处“百岁坊”。该坊为三间式石牌坊,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保存完整。“此石牌坊西南方向,宽4.88米,高6米,中间宽2.45米。匾额正面刻‘百岁坊’,背面刻‘贞寿之门’、‘奕世传芳’等大字。”看来,以上这八个字,是清廷恩旨赏给的,牌坊旌赏的对象是一位百岁女寿星。

在古代,我国人民生活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人生七十已是古来稀了,何况百岁呢!百岁老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才有朝廷建坊旌寿之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百岁以上老人已有1.78万人。各级政府对百岁老人也倍加尊重和关怀,如在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政府登门拜访、慰问等,寄托着民族和时代对长寿老人的关怀和敬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