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泉州丧葬习俗(24)

暮色年华2023-07-28

3、起棺

时辰已届,执绋的亲友齐集。鞭炮和开路鼓吹响起,棺夫起棺出门,孝眷哭声大震,跪地哭送。

旧社会的妾,出葬不得走正门。清•同治间,泉州市区镇抚巷人、探花黄貽楫,其母为两广总督黄宗汉侧室,死时貽楫未出身,出葬不得由正门,以后还是当作黄貽楫本人辞世,卧于其母棺上,方得由大门出(《泉州人名录•黄貽楫、黄宗汉》)。

4、送葬

出殡行列的顺序为:

(1)前导。原以横彩一幅为前导,去时为蓝色,回时为红色;近改用纸牌写某某人出殡或归虞仪式。

(2)白色、红色姓氏灯各一对。去时白灯在前,红灯在后;归时红灯在前,白灯在后。

(3)灵幡和亲友应酬之各种物品随行。如丧轴多者,必抬丧轴随行。有人沿途散发纸钱,过桥时放“金纸”,意为沿途向土地公、桥头将军买路而过。

(4)开道鼓乐,俗称“大鼓吹”。

(5)铭旌。请武职官员骑马后护,称“督铭旌”。

(6)鼓乐。有十音、钹鼓、洋乐之类。还有妆人队伍,沿途边歌边舞,徐徐而进,自数阵至数十阵化装表演,肃哀与“闹热”共存,悲喜难分,这也许是人们把高寿者去逝的丧事称为“喜丧”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氛围。把人生最大的悲事死亡和人生最大的喜事结婚,均视为“喜事”,并习惯把这两件性质截然不同的事扯在一起,合称“红白喜事”,这确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7)魂轿二顶,一放死者像片,一放死者神主。魂轿泉州称为“主亭”,通常为已出嫁女儿出份的。

(8)僧(道)沿道引魂。

(9)执绋亲友行列行于棺前,即古挽“车而”之意。拟祀后土、点主的绅士,或坐轿随送葬行列而行,或迳往墓地等待。

(10)棺木及孝眷。

棺木上复“棺罩”——《礼记》称为“车青”,疏曰:“‘车青’,载柩之车,上复饰象宫室也。”泉州“棺罩”有布、纸两种,布者系租用,纸者为女婿糊赠,到幕地葬后焚烧。

棺夫通常为八人,最多至三十二人,一人称一车。棺夫途中要息肩休息时,不得停棺于人家门前,须停在公共场所如寺庙、厕所之前。

孝男等披麻带孝,足穿草鞋,手持“孝杖”(以竹杆糊纸为之,孝男用白色,其他用蓝色),扶“车而”而行。孝男涕泪满面,不得擦抹。

子孙众多者,“棺罩”前头设一纸龙头,向前拉出两块白布条,孝眷挽布条而行,泉俗称为“拔龙须”。“龙须”最前两人为女婿或姪婿、孙婿,称为“龙目”。

孝眷披麻带孝,不得随便进入别人房子。出殡行列非由大路而由小路进入乡村住屋聚居地,要停鼓乐,孝眷脱下孝冠,才可经过。孝男对人行礼,必须免冠。否则为大不敬。

(11)鼓乐一阵“棺后吹”。

(12)灵棺经过时,有交情的人家于自家门口排香案,举行路祭,孝男要叩谢并送其红布一块。

5、辞客

行列既出城门,停棺于路,设拜垫,送葬客人一般到此向灵棺行礼后散归,称“辞客”。客人欲否送到墓地,视各人交情而定。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