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民间传说,寒食这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贞之士介子推被焚死绵山之日。人们不忍生火,吃冷食,故名“寒食节”。俗语:“清明寒食紧挨着”,民间大都把这两个日子合为一个,通常叫“清明节”,农村则称“寒食”,但过节的时间却是在清明这天。
清明节早上吃鸡蛋、单饼,喝麦仁、玉米仁或高梁米稀饭。这时正值仲春,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旧时富裕、悠闲者多于此日携酒食到野外游玩赏春,称为“踏青”,祈求一年不生脚疾。此俗沿袭迄今。农村,这天则常用小米饭、豆饼、干饭喂马、骡、牛、驴等大牲畜,以赏赐其一年的辛劳,故有“打一千,骂一万,清明节管顿饭”之说。
清明节这天,在农村,各家各户均于凌晨折柳插于门框两旁、窗上、梁上,,)床铺的席后面等地方,称“插柳”,旧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俗谚。农家老太太还有用柳条抽打墙壁、灶间、席后、床下、旮旯的习俗,一边抽打一边念道:“一年一个清明节,柳枝单打青帮蝎,白天禁止门前过,夜里禁止把人蛰”,认为插柳能jr顷阳气,迎吉利、避邪祟。同时又有勉励人们珍惜岁月之意。
清明又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间又称清明节为“鬼节”、“冥节”。旧时,境内居民均有上坟之习俗。是日,通常是下辈人带着供品,烧纸、香等,扛着铁铣,到自己的祖茔林地,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纸燃香,叩拜祭奠,最后给坟墓上添新土,并于每座墓顶压上白纸条,叫“压坟头纸”,表示后代曾来上坟。据传这是给祖先修屋,防止夏季雨大漏水,以示对祖先的悼念。现农村中尚有“插柳”、“上坟”之习俗,但多不再从事烧纸、摆祭品等迷信活动。开国后,机关、学校、工厂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民间习惯称作“五月单五”,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纪念日。相传,这天人们包粽子投入江里,意为让水中鱼吃粽子莫吃屈原身体。此俗流传迄今。节日,城乡居民仍有吃粽子的习,顷,也有“吃了端午粽,一夏不生病”之说。是日,各家各户门口窗前插艾蒿,或放于炕席底下,或塞于耳内,意为避邪驱虫;小孩手足系以五色线,或胸前戴有内装雄黄、艾叶等驱虫物的“香荷包”。
此俗迄今农村尚存。也有在节日前一天,把少许雄黄酒撒入公共水井中,各家各户均可以喝到含有雄黄浸过的水,据传亦能驱灾避邪。今已无此俗。
端午节正值麦收大忙之时,农村有看丈母之俗,称为“看夏麦”,并帮助岳丈家“忙麦”。麦后,乡村新婚少妇要回娘家“住夏麦”,其间有为婆家成员做布鞋之俗。此俗少数农村迄今仍存。
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民间传统节日。是日,日影长至终极,是一年之中白日最长的一天。其时,气温升高,作物生长旺盛,急需中耕除草。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这天中午,家家爱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意为防暑降温,故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夏至这天,高唐人则喝凉粉,聊城人则喜惯喝绿豆面叶,之后若干天内,中午则大多数喝绿豆汤。
聊城过半年
六月初一俗称“过半年”、“小年下”。旧时,商号店铺于该日赏赐职工,摆酒宴吃喝以酬其劳,并放假一日。境内迄今尚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的俗语。人们便在六月初一这一天备些水饺、馒头、瓜果之类供晶为老天爷上供,祈求雨足年丰。是日中午,农村家家户户包饺子,延伸迄今。
六月初六晒龙袍的风俗,由宋代沿袭迄今。是日,俗称“晒衣节”。这一天,人们常把珍贵衣物、书籍拿出来晾晒。据传这天晒过的东西整个夏秋不生虫,旧时寺庙中的僧人、僧、尼,也要把僧袍和经书搬出晾晒,善男信女们纷纷前去观看,以至形成庙会。这时,小麦打收完毕,农村居民喜蒸新麦面馍馍、包子等食品,供于庭院祭拜天地;馈赠亲友,俗称“送新”;各家各户用新麦面粉炒熟,加糖水冲食,谓之“吃炒面”。
境内还有一种习俗,即这年六十六岁的老人,无论什么时候生人,都在六月六日过生日。出嫁的闺女,这天要回娘家给父母做寿,礼品是一块肥肉,故民间有“六十六,吃块肉”的说法。老人在吃这块肉时,,要倒坐在门槛上吃,据传这样倒坐吃了肉,还能再活六十六,意为祈望自己长命百岁。
阳谷、聊城、高唐一带盛产莲藕。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故在六月六这天;人们还有赏荷的习惯,十里八乡的男女一齐拥到荷花盛开之处,观赏荷花的美姿,女青年有意指示男友下水摘荷赠送于己,以表爱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