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雷州石狗

一别两欢2024-08-17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民俗主要流传在雷州半岛中部的雷州市,覆盖范围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及越南北部等广阔区域。

雷州古代为汉越族群杂处之地。南朝时雷祖陈文玉的诞降--"狗耳呈祥"传说,使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达到高潮。唐宋元明时期,先后有大量的中原汉族与闽南人迁居雷州,他们带来的原居地"镇邪符法",与石狗图腾崇拜相结合,使雷州石狗从部落图腾发展为守护神灵与吉祥物,形成了独具雷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石狗简介

雷州半岛是世界两大著名雷区之一,也是“天下雷王”故里。于是,雷神崇拜成为雷州先民的民俗风尚。同时又由于古雷州是古越族俚、獠、傜、僮、苗、黎人聚居之地,百越部族都有各自的崇拜图腾。俚人以狸(野猫),僮、苗人以猫为图腾,傜人先以盘瓠为图腾,后又以犬为图腾。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百越人不断杂居相处,他们在雷州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多样的社会民族民俗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下,对各自原先的图腾崇拜经历了保留、演绎与融合的过程。古越人、俚人、獠人对雷神的崇拜与傜人、僮人对狗图腾的崇拜,逐渐成了雷州百越族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所认同共识的图腾,狗图腾崇拜自然成了雷州石狗文化的源流。

石狗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安放在人们经常出入的必经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狰狞、威严的面孔让人看后总会产生不友善的感觉。于是,崇尚礼教的雷州先民便对石狗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仪迎宾,从此,石狗又被人称为“司仪神”。

雷州石狗从“图腾”到“呈祥灵物”,到“守护神”、“司仪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进步。

雷州石狗民俗,是汉、越文化融合的产物。在现存的石狗文物中,大量石狗均伴有铜钱、八卦、石鼓等附加雕刻,有些石雕基座上还有"石敢当"、"敕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皇"、"麒麟在此"等汉字。雷州人认为石狗能镇魔驱妖、祛邪消灾,能司风雨、赐财福、添丁寿、主功名、主正义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给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保",并让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类似马甲)的习俗。城乡还普遍在门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庙前、墓前祀立石狗,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加以拜奉。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传说

上古的雷州,是一块荒蛮之地,瘴气浓重,人气不旺,为生儿育女,增加人口,从古至今,体魄健壮的石狗最受雷州民众的崇拜。于是便雕刻高大威猛、带有硕大生殖器的石狗进行祭拜祈祷,若有灵验,又前来答谢石狗,还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长大。有的孩子还取名“狗子”,直到现在,一些抱孙心切的老人,仍在初一、十五日捧三碗番薯(地瓜)汤或三碗饭与一块猪肉,偷偷地向石狗烧香求拜。随着时代的发展,雷州先民对狗又赋予了种种神奇的传说。

传说南朝陈代(陈太建年间),古合州城西五里白院村的陈钅共,以打猎为生,养有九耳异狗。一日,这只狗九耳齐动,陈氏便邀其邻十多人到州北的乌仑山打猎,结果,异狗从地里挖出一大卵,陈氏便抱回家中。翌日,一阵雷电将卵劈开,跑出一个两掌分带有“雷”、“州”两字的男孩,后为陈氏养育,取名陈文玉。由于德才兼备,唐贞观时,被任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爱抚百姓,稳定雷州。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祀念,尊其为“雷祖”,而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雷祖陈文玉诞降的神奇美丽传说,既是雷州先民崇拜雷神与把狗作为图腾的信念,也是时代造就伟人的不同凡响之所演义。“尝闻不凡之人,不凡其生,胡足奇也。然不凡其生而能垂万古者,正足奇矣。

雷州石狗

上朔夏禹发迹于龟而开四百之祥,商以玄鸟之卵而兴六百之祀,周以巨人之迹而享八百之久,是三王以奇而君万古者也。麟吐书、龙绕室、老降庭、胸有文是孔子以奇而师万古者也。犬报喜、雷霹雳、卵出身、掌有文是雷祖以奇而神万古者也”。

古时雷州每年举行三次敬雷活动,二月“开雷”,六月二十四日“酬雷”,八月“封雷”。自雷祖陈文玉后,盛大的敬雷祭祀活动改为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日举行,府、县文武官员齐候入庙至祭,办酒席官民同乐。盛大的敬雷祭祀活动,雷州城乡士民晋香络绎不绝。在敬拜雷祖之时,亦诚心地向祠前的石狗供奉香火,祈求为家门呈祥报喜。

又有一传说,很久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师称,是太阳神的恶作剧,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阳神降雨。这时,人们便想起与天狗同为兄弟的地狗。人们用绳捆绑着石狗,抬上荒坡游行,并用荆条不停地抽打,吆喝着“快些去天上讨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话语,地狗受到鞭笞后,便向天狗说明原委,天狗听后就冲向太阳神狂吠,要其招云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阳神惊怕了,立即向雷神、电母、云师求情降雨。三天后,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庄稼丰收。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