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源自西域佛法的雍和宫“打鬼”(2)

永穗君2023-05-12

清代雍和宫的“打鬼”

在清代,雍和宫“打鬼”的扮饰者不全是本寺的僧人,还有京城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挑选出来的僧人。至大愿祈祷法会前,由雍和宫扎萨克喇嘛行文“喇嘛印务处”,再通知各寺院派僧人到雍和宫练习。那时,此舞共跳三日。第一日为“排练”。第二日是正日子,第三日为“绕寺”。因为“排练”和“绕寺”的时间太早,故很少有人观看,只有第二日,雍和宫内外人山人海。正如清《燕京岁时记》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根除不祥也。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那时,官署的蓝布帐幕,搭满了昭泰门内外,雍和宫牌楼前卖大糖葫芦、风车和京味小吃的比比皆是,叫卖声此起彼伏。“打鬼”的坛场即设在雍和门庭院,石阶之上搭有红栏杆看台,上置金漆桌椅。即时,众高僧及身着礼服、项挂朝珠的官员人等依序入座,两侧有乐队侍立。清代“打鬼”的服装均由皇宫专门定制。现今雍和宫珍藏有数套这类服装,其上满饰龙纹、八宝纹、云海纹,做工精美。

现今雍和宫的“打鬼”

时至1957年,雍和宫“打鬼”的规模甚大。那日,一万多人冒着大雪前来观看,其中还有众多外宾。后一度中断。1987年,这一古老的宗教舞蹈重现雍和宫。

如今,每至此日,红墙黄瓦的雍和宫门前;悬挂着“永保护法”、“吉祥天母”、“地狱主”三幅大唐卡画,院内还搭起了舞台,上铺红色地毯。台下中外游客熙熙攘攘,等着一睹“打鬼”的风采。舞台前方,置一用大红纸和高粱秸糊制的三角架。此架称“巴凌”,藏语称“朵玛”,待舞蹈结束后,向邪祟抛掷朵玛咒时用。即时,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布袋僧和六名小童至台前坐定,形成六子戏弥勒造型,给观者以喜庆祥和的气氛。如此,“打鬼”开始,其意是要为驱魔除障(主要指人世间的烦恼)而尽兴狂舞。具体每幕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