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河南特有的须发习俗

半盏孤茶2024-04-09

河南特有的须发习俗

洛阳自古至今,男人蓄须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娶过儿媳,有了孙子辈和父母均已过世,三条缺一不可。若具备了条件不蓄须会为外人讥笑。须式有“山羊胡”,即下巴处一捋长髯,状似山羊之须。也有留络腮胡的,俗称“连边胡”,有长约1尺的长髯、八字胡等。农村留须主要体现家长的地位,显得老成持重。

清代,男人皆按满族习俗剃去额上头发,形成前额半圆形,将余发后梳成独辫垂于身后,讲究者以“松三馈”辫子为美。也有的人因头发稀少,便把成绺的假发掺和编成辫子,民间俗称“续帘子”。民国时期,倡导剪发辫,大多数剃成光头。有剪成齐肩短发者,俗称“两道毛”。也有剪成分头和背头的,民间称之为“洋头”。年轻人有剪为平头的,俗称“娃娃头”。70年代以后,又有学生头、运动头。80年代后青年人留披肩发、梳把子,已不稀罕,人们把新潮发式中的轻松式、休闲式、波浪式戏称为“母鸡窝”,把飘逸式、俊逸式呼为“重檐歇山式”。

古今女性发式非常多,早在周代洛阳已出现两股发辫。汉代的高髻、椎髻、堕马髻、四方髻等发式,至唐不衰。民国时期,已婚女性多挽髻。将辫子盘于脑后,呈圆形或椭圆形,俗称“元宝头”、“纂儿”。中老年妇女多用黑丝线织成的网套在纂上。少妇或姑娘大多梳独辫或双辫。

民国初期,城中始有剪齐肩、齐耳短发式者,名曰“短发头”。年轻女性又喜将前额头发梳至眉上,剪作弧状,俗称“做花尖儿”、“刘海儿”,鬓角还喜欢插花。小儿发式多为在脑后留一小撮发,名曰“拽住”、“脖脐”。仅留头顶头发并扎成小把子的称为“橛撅儿”。这都属娇宠的孩子发式,大多数儿童为光头,或在前额上留发至囱门上方,下沿前齐,俗称“茶壶盖”。在囱门处剪留为半圆形者,称为“宝盖”。今儿童及少年发式以平头、运动头或一边倒者居多。橛撅儿、宝盖等发式在乡村仍就流行,拽住发式偶能见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