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民间把“立春”叫“打春”,俗语这样说“春打六九头。”
立春为四时之始终,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安阳祭祀立春的活动源远流长,
据说早在商周时代,地方官和农家每年要在立春这天举办一次由人扮成芒神,进行鞭打春牛的仪式。这以后世代相传,直到民国,迎春立春、打春牛的仪式仍流传不衰。知到安阳解放后,这种仪式就才不再举行了,到底废于何年?已无可考。
过去在安阳,立春仪式就非常隆重。
当时安阳为彰德府首县,府官及县官到了立春这一天,都要身着官服,亲自参与。安阳废除州府后,就只有县官参加了。
据老人讲,旧时传说中的迎接春神的仪式是这样的:至立春日,县官要亲率僚民、士绅、警卫部队,排列两行,并令一人扮春童(其衣如演戏扮马童者装束),令其骑马先至城郊迎接春神,他飞马速行驶出城门后,抬望眼,四顾然后回转,至县官轿前行礼跪报曰:“一报风调雨顺。”县官喜出望外,令人给他赏钱。再令他乘马又赴东郊探望,这时县官的大队人马已行到中途,春童飞马又回,至轿前再行礼,跪报曰:“二报国泰民安,”县官又令人给他赏钱;春童再飞马东行郊外,这时县官一行将到举行仪式大典的春棚处,春童又三报“新春来到,”于是县官等下轿下马至春棚少息,待吉时到来,便行祭芒神、打春牛之礼仪……
仪式这天辰时左右(上午7—9时),全部执事,一齐到会,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迎春前,官僚与执事人等一起前往府东(今聂村)去迎接春牛和芒神。
相传当时的聂村村民就有无偿地配合搭建春棚的义务。当时的聂村还准备了抬送芒童的人员和演奏笙鼓器乐鼓手及放鞭炮等一班人马。聂村的村民预先将香烛、白酒准备齐全,再从十来岁左右的儿童中选扮一个五官端正、聪明伶俐的小孩做为芒神,亦叫芒童。让他来控制由竹子、苇子扎成的外面糊上五色彩纸像真牛一样大小的春牛。清朝时,当时是由两个芒童控制两具春牛,后来废除府衙单设县,就单一了。这春牛的肚子里东西可多了,里面装满了花生、核桃、柿饼和铜钱。
一切齐备,这出迎仪式就开始了。前面,全副銮驾及身着盛装的执事鸣锣开道,鼓乐齐鸣。后面,是知府大人、县官大人分别乘着八抬大轿率领农工商和各界不同职业,不同行当,着各式不同服饰的人员随后,按他们职业性质的不同,各自手中举着不同行业的标识工具,成群结队,出东门,拐弯再向东前往聂村迎取春牛。
这一路上,看热闹的分列恭敬立于大路两旁,好不端庄、气派,气氛热闹而欢快。
说话间,这知县人等率队来到聂村村头,村上的管事早已带领村民在村头鼓乐相迎了。
然后,管事的将队伍引到春牛、芒神面前,知县大人慌忙下轿,协同分列左右的老秀才、老稟生一起行三拜九叩之礼。村里管事人敬上预先准备好的白酒,知府和县官各饮一杯,并向春牛、芒神各献酒一杯。至此仪式先告一段落,大家休息片刻。
然后大家齐抬起春牛,列队整齐由芒神伴随,各就其位,各尽其职,按原队形列队,一路鼓乐,一路鞭鸣,一路喜庆,一路欢乐,从南门入城,恭恭敬敬将春牛和芒神送到县衙门正堂院内,这忙碌而又有序的迎春仪式才算完毕。
迎春仪式之后,便是打春仪式,其仪式,也不亚于迎春。根据农历推算的立春时刻到来之前,知县端坐在张灯结彩的大堂之上,官僚士绅陪坐两旁,并允许有序的居民百姓参观。
彰德府东部流传着一句俗语叫“春来鹅毛起”,民间就盛行着用鹅毛或鸡毛试验春来的有趣活动。人们都说立春阳气转,安阳民间测算打春的时刻就是用一支一丈多长的竹竿(或竹筒子),竹竿捅空,两头透气儿,埋在地上,地面上露出一、二尺高,将一细绒的鸡毛疏松地填入竹筒口内,等待地气上来,人们便在旁边等啊盼啊,终于等到了立春的时刻,只见那鸡绒毛轻轻向上浮动,徐徐地出了竹简,又轻飘飘地飞上蓝天,这就证明大地开始萌动,打春时刻已到。于是人们大喊大叫:“春来了,春来了!"这时可就忙乎热闹了,这时的知县大人,便马上下达命令,让芒童手持棍棒或春鞭对着彩纸糊成的春牛,劈里拍拉打了起来,并口念经词: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暄;
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
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
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节康宁;
九打九九归一,十打天下太平。”
有时候,还伴有参加演春的姑娘、小子们要继续演唱歌谣:
“春天各地春水流,春妮挖春菜,春孩儿放春牛,
春日莅临,耕犁务勤,风调雨顺,利国利民……”
随着劈里啪啦的声响,春牛被打的遍体鳞伤,这便是所谓的“打春”或“鞭春” 。
你再看,被打得稀烂的春牛已被打去了一春的懒惰,打来了一岁的丰硕。春牛肚子里的干果、铜线、花生 ……便滚落洒满一地,参观的群众等待不及了,姑娘小子们一拥而上,三步并作两步,争先恐后,你抢我夺,你推我攘,这便被称为“抢春”。老辈人讲,春牛头谁先抢到谁为吉祥,老年人抢到食物吃了延年增寿,中年人抢到物品福禄祯祥,小孩子抢到食物得而食之,开胃增智。
这便是春的信息、春的福气,人们春风得意,去抢、去抓、去吃,它意味着来年五谷丰登,四季发财,可惜这种仪式早已不举办了,亦实在令说者动情,听者惋惜,但冬去春来今又是,换了人间。
农为各行之本,春为一年之首。立春这天,安阳东部一带还有“交春”和“尝春”的习俗,即吃辛辣的生菜,吃生萝卜,吃春饼(“春卷”),据说可以通五脏之气,可以永葆青春,长生不老。安阳人在这天,一般习惯吃饺子或面条之类的食物,称之为“迎春饺子打春面。”
立春这天,安阳一带农村还流行一种风俗,就是年轻的母亲用彩色碎布头缝制成“春公鸡”、“春咕咕”、“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给孩子作为饰物。春公鸡缝制在孩子的左衣袖上,以鸡谐“吉”,象征孩子吉祥如意;春娃娃交与孩子玩耍,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一片真情。
“脆鞭一响打出春”,立春、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存在,旧时民间打春牛的传说和行为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打春后,父母缝制在孩子左衣袖上的小布鸡也会给人带来诸多遐想……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