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与军事有关的清明节民俗(2)

永元郎2024-08-25

拔河

说起来,拔河这项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运动,其实也来自军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拔河这项活动。不过那时人们拔河不叫“拔河”,叫“钩强”或“牵钩”。根据《墨子·鲁问》中的记载,还是那位搭乘风筝执行侦察任务的鲁班,为楚国制造出了“钩强”。

原来,春秋时期楚、越两国水军交战,“钩强”可用于阻挡或钩住敌船。有了这种兵器,敌船前进时就能阻挡它,敌船后退时就能钩住它,这才帮助楚国水军取得了大胜。但在使用“钩强”时需要大家使出很大的力气,因此在平时训练时就常看到两帮人马“牵钩”的场景。

楚国训练水军时,使用的还是用薄竹片做成的“篾缆”来代替长钩,然后把士兵分成两队,各自执篾缆的一端进行对拉。后来,这个军事项目逐渐流传到民间,“牵钩”也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直到唐朝,“牵钩”才正式得名为“拔河”。拔河不仅在唐朝最为盛行,就连唐玄宗李隆基都是个铁杆“拔河迷”。相传他三番五次到御楼上观看拔河比赛,还曾组织过千人拔河大赛,令前来观看的外国使臣震撼不已。当然,李隆基也不忘在军队中积极推广拔河训练,拔河作为习俗也就一直沿袭下来。

清明节人们喜爱拔河,主要是漫长的冬季室外活动少,春暖花开时赶紧出来舒展下筋骨,健体强身。拔河需要全身运动,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真可谓一举两得。

射柳

说起来,射柳是我们最陌生的习俗了。这其实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练习射箭技巧的训练。

射柳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在祭祀活动时,喜欢将柳枝插于地,策马驰绕。那时候人们通常把柳树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大家再依次驰马拈弓射削白处。对这些以骑射为业的游牧民族来说,骑驰之时不射上几箭,确实难解“手头之痒”。

辽朝建立后,射柳习俗也逐渐走出草原,被更多的人所接触。柳树枝本来就细小柔软,被风一吹更是四处摇摆,要想在马上射中这个“移动靶”,非得有点真功夫才行。通过射柳,确实能检验出一个人骑射技术的精良,这可比百步穿杨简单不了多少。因此,射柳也成为骑兵军事训练的重头戏,《辽史》中也有军营举行射柳大赛的明确记载。

到明朝时,还出现了一种射柳的新玩法。据记载,人们先是把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把葫芦高挂于柳树上,之后弯弓射葫芦让鸽子飞出,最后以鸽子飞出的高度来判定胜负。这种节日竞技相沿成习,一直延续到清末。

虽说现如今有些习俗逐渐淡化,但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清明时节贴近自然,强身健体,益智怡情,也是一种极好的生活态度。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