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又称除夜,俗称年三十夜、大年三十。其起源于周代的岁终驱傩之俗,《周礼·夏官》:“方相氏……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东汉时,应劭的《风俗通义》始见“除夕”二字,“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原义为驱邪求福之意。
晋时,有了分岁、守岁之俗,清翟灏《通俗编》卷三引晋周处《风土记》载:“夜祭先竣事,才动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为送旧、延年之意。南北朝时,又有肴蔌(sù)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之俗。唐代,又增加了饮宴、庭燎、铜刀刻门和点水盒灯等风俗。到了宋代,度岁成为年终大事。据《梦粱录》介绍,是夜,士庶之家,皆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佛。明代,又发展了许多新俗。
《帝京景物略》载:在北方,五更焚香楮,送玉皇,迎灶神;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门窗贴红纸葫芦;夜以松柏枝杂柴燎院中,悬拜祖先影像;全家聚坐食饮,守岁等。《西湖游览志余》载:在南方,人家祀先祖及百神;架松柴齐屋,举火焚烧;家庭举筵,长幼咸集;儿女终夜搏戏藏钩;并燃灯床下,食赤豆粥等。清承此俗,《帝京岁时纪胜》载:该日,向尊亲师友辞岁,归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再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饣果锭,吃荤素细馅水饺;坐以待旦,以兆延年(。今安徽民间尚有祀年、辞岁、守岁、吃分岁酒、给压岁钱、挂年画、贴春联等习俗。
除夕,祀神祭祖为一项重要内容。一为祭拜神灵、祖先。蒙城人在吃年饭前,要在庭院内栽两棵全枝全叶的青竹竿,上面系上铜钱;晚上摆上供品,供品中必须有鱼,焚香燃表放爆竹后,全家叩拜,祭祀天地神灵、祖先。金寨人在三十晚上烧香祭天地,敬祖先,放鞭炮,辞旧迎新。二为祭祖。有的地方是在坟地祭祖,如宿松人在中午前后,带着鱼、肉、酒、茶、香纸、爆竹到祖宗坟上烧香辞岁,若是新丧之坟,要在坟前点灯,子孙呼唤祖宗回家过年。多数地方是在家祭祖,如天长旧时三十中午各家敞开“神主龛子”的门,挂上祖先遗像,在家祭祀祖先。铜陵人则将10余碗用作年饭的荤素菜及“三牲”作供品,焚香烧纸,叩头作揖,祭祀祖先。富裕人家还在野外路边泼粥,烧些纸钱,以敬孤魂野鬼。黟县在厅堂悬挂祖宗容像或孝思图,傍晚时祭拜列祖列宗。霍邱在晚饭前祭祖,其中南部地区喜挑最粗的木炭供奉,寓意为家庭富有,生活更美满。除祭神祭祖外,全椒人还祭家庙,固镇人还敬神佛。
接灶是除夕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安徽各地的接灶时间有所不同,一些地方是在吃过年饭以后,如六安市饭后在灶台上烧香点烛,举行“接灶”仪式;屯溪饭后的第一件事是“接灶”,仪式一如送灶,所不同的是改烧纸马为烧松枝、柏枝,意为“百无禁忌”;肥东在就寝前、怀宁在午夜、祁门在子夜接灶。还有一些地方是在吃年饭前接灶,如黟县、贵池、青阳在接“灶神”回家后,全家团聚吃年饭。
首先是犒赏牲畜。如来安、凤阳、全椒、金寨养牛户,晚上要给牛喂一顿白米饭。俗谚说:“打一千,骂一万,年三十晚上要喂一顿白米饭。”固镇则用一碗扁食、两个馒头喂大牲畜,有“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之说。宿松在吃过团圆饭后,主妇将每人剩下的饭(故意留下的,谓连年有余)倒在一起,并挟些鱼、肉、菜等,让猫、狗吃。其次,还有其他习俗:如五河在除夕夜用灯笼照园圃,说“菜无虫伤”;照四壁,说“家无蛇蝎”;用米面豆谷撒阴暗角落,谓“送鼠”;以香楮拜井处,说“封井”;还把鞋底翻转朝上,谓“可防瘟神散疠”。萧县、砀山人都在门前放一横棍,叫“拦门辊”,说能拦住金银财宝,不向外流。舒城人在吃过年饭后,要用柴、树根或木炭、煤块烤火,俗称“烧发”,寓意一烧就发财。
此外,有些地方除夕是定在二十九过。例如固镇杨庙乡村桑姓农户,多数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过年,据传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习惯。传说明末时该村住着一个桑姓老头,夫妻俩领着7个儿子,租种财主家的5亩地过活。一年秋天,桑老头被财主家的黄狗咬伤了腿,其三子盛怒之下用砖头打瘸了狗腿,被财主绑送县衙毒打一顿不说,还被抢走了5石麦子。桑老头气恼万分,请人写状纸告到凤阳府。秋去冬来,眼看又到年关,左邻右舍都忙着过年,唯有桑老头家冷冷清清。腊月二十九这天,桑老头打赢了官司,财主如数退回了麦子,于是全家欢聚一堂,杀鸡、备菜,高高兴兴过了一个早年。从此,桑姓后代,每年都在腊月二十九吃年饭。
铜陵董店乡舒山村竹园陈、曹、江3姓将除夕也定在腊月二十九,全家吃荤,但三十晚上则吃素。据传这是很早以前,曹氏姑娘吃斋,嫁入江家后,江门为尊重曹氏信仰,故提前一天欢度除夕,其下代女子又嫁入陈家,此俗也传入陈家。由此,腊月二十九吃年饭,在三姓间代代相传。
春联,又称门对、门帖,俗称对子。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图腾崇拜。最初的形式是桃木(图腾物),汉时演变为桃人。魏晋发展为桃符(长七八寸,宽一寸余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名,意为镇鬼。五代时已在桃符上题写词句,传说后蜀国君孟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觉其欠佳,便自题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联开始用纸书写。“春联”之正式命名,乃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春联是一种特殊文学形式的诗。其字数一般在3字以上不等,可多达5百余字,但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此外,上下联结构要相同,词性要相当,平仄要相协。春联内容一般多用吉祥喜庆的词语,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或借古寓今,或歌功颂德,可谓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1949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春联也在不断更新,年年都有许多情景交融、生气勃勃、格律严谨的新春联面世。
安徽各地都沿袭了贴春联的习俗。旧时贴春联要净手、焚香、放鞭炮,现多已不再实行。但宿松有些礼俗限制:第一,贴春联须在祭拜祖坟之后;第二,由男性粘贴;第三,应先大门、后小门、先外门后内门依次粘贴。
安徽各地贴春联的时间有早有晚。如固镇、濉溪是在早上贴;蒙城、来安、萧县、灵璧、五河、肥东是在上午贴;旌德是在午饭后贴;宿松、石台、长丰、涡阳是在下午贴;巢湖、屯溪是在吃年夜饭前贴等等。春联都用红纸书写,但居丧人家例外,如涡阳居丧者当年用白纸,不写字;次年用蓝纸,写字;第三年方能贴红纸春联。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