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屏南廊桥走桥习俗的精华和核心主题是投粽祭屈,它是中国端午民俗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源泉。经过漫长的发展,屈原不仅衍化为水神被民间认可并广为流传,而且作为爱国精神的象征,具有永恒的魅力。
屏南的木拱廊桥中基本上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桥屋内设多个神龛,供奉的神像很广泛,可同时供奉多组神灵。屏南廊桥祭祀的对象有人们熟知的观音菩萨、临水夫人陈靖姑、五显灵官大帝、真武帝、齐天大圣等,甚至连乡村肇基始祖也摆上神龛。
横跨溪水两岸的木拱廊桥上,神像面对上游淌来的溪水,在当地村民眼里寓意着神灵能够镇住洪水,来保佑廊桥平安,也寄托村民对全家幸福安康和来年风调雨顺生活的精神安慰。由于廊桥内神龛祭祀的对象不一,所以祭祀的时间也不同,以春节、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为主。
屏南、周宁、政和一带端午节廊桥走桥习俗的时间,主要在五月初五,而浙江庆元则在五月初六。农村的集体仪式活动一般是有组织的,而走桥习俗却是无组织状态下显示有组织性,整个活动没有人组织,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遵循了约定俗成的习惯,整个活动又显示出有序状态。
廊桥走桥信仰民俗仪式有以下几道程序:
走桥活动的开展没有统一进行,所以没有严格的终始时间与严密组织程序。早晨也没有固定的开始时间。许多村落的人并不是同时到桥。早来的人早开始,晚来的人后加入。除了桥上有做仪式的时候,活动的开展都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早上五点多就有人到桥,先将带来的供品摆放在桥中神龛前的供桌上供奉桥上神灵。并上香祭拜、燃烛、焚烧元宝纸钱。政和水弄桥没有摆斋菜供品,信众摆在供桌上只有香、烛。还有在两边桥头烧元宝纸钱。
桥头庙的神灵也未受冷落。如登龙桥头庙的神灵也会同时享受信众的香火祭拜。走桥念经者中,信佛的在俗居士占相当大比例,廊桥上护桥又渡人的观音理所当然地成了人们主祀的神灵。登龙桥与水弄桥都主祀观音。来走桥的人未必都信佛或会念经信佛,也有信道教或民间信仰者。民间信仰者是占多数。不管哪一类信仰的信众(基督、天主教除外),观音均能满足绝大多数信众的需求。
祭拜完神明,通常到上午11点左右即开始走桥、祈祷、念经。实际上这些活动是穿插重复进行。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也有人祭拜完神明就开始走桥念经。
走桥一开始同时也伴随着祈祷、念经。即使不会念经,但总会祈祷,可以跟在会念经的人的背后走。出声或默念自己来走桥的心愿,有现实生存中的愿望,也有对死后灵魂顺利过桥的祈求。因为在普通民众的民间信仰观念中人死后灵魂都要过阴间奈何桥。一般来说,走桥目的主要是为了死后能顺利通过阴间的金、银、奈何桥。
走桥有俗传规矩:走桥时,不能只走到半中间就回头,要走透头尾两边桥头。从一边桥头走到另一边桥头,一座桥总共要走七周。桥内走时要绕桥两边走。显然这暗示着能顺利过阴间之桥。而且,人们常用现实中的廊桥象征阴间的金、银、奈何桥。例如政和镇前一带坂头花桥象征金桥,富垅桥象征银桥,水弄桥象征奈何桥。祈祷是向神明祷告以祈福,包括现实生活中人的各种愿望——健康、平安、升官、发财、祈子、功名等。
走桥的人相当一部分会念经,会念经的人多数信佛。所念的经文有《观音经》、《过桥经》等。《过桥经》一定要念,其余随个人喜好而选择。念经在走桥活动中持续的时间最长,通常持续到下午四、五点,直到活动结束。如果有做仪式,则请道士做道场。可见佛、道、民间信仰都渗入这种信仰空间,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走桥民俗活动中有明确的信仰目的,既包含了现世生活中对神灵的祈求,更体现了在灵魂观念主导下对来生的初级期盼。是典型的民间信仰在行为上的体现。
近午时(11点至1点之间)便开始投粽祭屈活动。投粽的地点是在廊桥朝上游的开窗处。两个粽子已用彩丝带捆好。彩带上贯穿着六枚钱币。投粽前用一边手提住系着粽子的彩带,并将手伸出廊桥窗外河流上方,一边念经:一个粽子一个装。一个粽子落溪中。一头粽,一头钱。给你扔粽保家运,祝我子孙男女油麻福贵福寿长。念后即可将粽子扔到桥下。以前,粮食紧缺。投粽后常有很多人去拣桥下的粽子。当问及普通信众投粽祭谁时,信众还能模糊地说出是以前一位投水的爱国官吏——屈原神。
本村信众投粽后基本会回家吃午餐。外村来的信众也不会被冷落。廊桥所在地村落的热心群众(多是来参加走桥的外村信众的亲戚),会将米饭与丰盛的素菜送到廊桥附近,无偿招待外来信众。还摆上清茶与丰富的糖果、茶点。招待对象不只是熟人与亲戚,也包括陌生信众。所以走桥民俗也是整合周边村落关系的一种纽带,促进周边村落民众关系的和谐。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