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百姓每年七月初七和正月十五有放天灯的民俗,天灯也叫孔明灯、点天灯、太平灯、祈福灯,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
关中西部渭北大荔县和华县一带逢年过节有放飞天灯的习俗,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他所帅领的少量部队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与援兵取得联系,于是制出能瓢浮的纸灯,系上求救信息而脱险。后人在年末岁首(正月十五)放天灯,表示送走过去一年的瘟病邪气,并盼望来年风調雨顺,国泰民安。妇女们祈求在外的丈夫,心像天灯一样红亮,不忘夫妻间恩爱。老人们盼望出门的儿女,不要忘了回家,并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天灯由主体、支架和外罩三部分制成。主体用竹篦编成上部封闭的圆筒形,下部开口。支架用铁丝成十字形固定在主体开口段底部。主体外部用白色或红色绵纸包围糊牢。为控制放飞高度和范围,底部支架上可栓丝线。放飞前,在支架中间部位梆一块沾有煤油、机油或菜油的棉布,将油点燃,等灯内热气充满体内有升力时放手升空,直至油料烧完灯灭。
关中的东府一带,有正月十五放天灯的习俗。
(作者:陈嘉瑞)
关中过年,过了初五,晚上就开始打灯笼了。但打灯笼主角是娃娃们,大人们是不参与的。但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却有一项大人、几乎是全村大人参加的活动:放天灯。
放天灯起于何时,说不太清楚,似乎来历久远。为什么放天灯,有两种解释:一是随着天灯的燃放、升天,人们一年的晦气和不顺之气,都会随着天灯的飘升而被远远地带走了,放天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二是季节的原因。春节前的一个冬季,都是冬闲的季节,早年的农村没有什么活路,也少有什么集体活动,人们大都猫在家里,生活单调和寂寞。通过放天灯、追天灯,人们大呼小叫,奔逐呐喊,舒展四肢,释放疯跑的野性和乐趣,也是身体和心理方面需要调节的内在需求。
天灯相传是三国时代,孔明为互通军情所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天灯飞升的原理是热气球的原理。天灯内部充满了热空气以后,膨胀的热空气比重变轻,产生浮力,就可以带动着天灯向空中飞去。等到天灯储存的燃料燃烧净尽以后,热空气不再产生,天灯就会自己漂浮。最后因里边的空气完全变冷,天灯就开始自由下降,以至最后终于落地。
做天灯的步骤是:用破好的竹篾子,扎成一个近乎一人高、三尺多粗、高高的桶状,顶实而口空。扎好以后,外围用上好的麻纸糊严。在其下端,用铁丝四边牵起,固定一只大碗,大碗中,再放置几根拇指粗的灯芯,这样天灯就做好了。放天灯的时候,要有专门的严肃老者指挥,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火箭发射指挥员。
首先是几个热心而又灵醒的小伙子,几人相拱把天灯平稳抬起,然后旁边有人给碗里添满油,点燃全部的捻子,天灯就点亮了。这个时候,天灯周围已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接着,人们在老者的指挥下,点燃地上的柴禾堆。柴火点着了,噼噼啪啪的,火星子乱飞,火焰窜起一米多高,映得人人脸上泛出红光,呐喊之声开始地动山摇。天灯的下口冲着火堆,火焰的热空气开始填充天灯的内仓,人群就安静下来。这时现场鸦雀无声,哪个小孩不懂事呐喊,就会受到大人的斥责。等到热气充满了,人们手中的天灯产生出浮力,老者会适时地下命令:放!众人闻声,一起松手,天灯就缓缓升起,越升越高,围观的人们一片欢呼。明亮的天灯离开了人们,慢慢向天上飞去,一个庞然大物,自己飞起来了。人们就都仰起脖子,追着天灯,看天灯在高空中越来越远。
天灯进入空中,就受到了空中气流的影响,它便顺风平行地游走。这时,指挥放天灯的老者就会根据经验,判断天灯将要飞去的方向,指挥着一帮年轻人沿大路地面跟踪。这时人们欢呼着,呐喊着,打着口哨,跟随着天灯,向飞行的方向追去。人们有沿大路的,有抄近道的,更多的则是随着天灯,在田地旷野里狂奔追逐。拥挤、踩踏、自己跌倒又绊倒别人者,都会引来一片埋怨与笑骂。
如果在风小的夜晚,天灯会一直向高空升去,人们追逐的距离不会太远。但遇到有风的日子,天灯一升空,就随风漂浮了。越高,风越大,天灯漂浮得也越快,这可就苦了追灯的人。由于过于专注,人们会不知不觉间追出好远,有时会追出四五里地。往往追到最后,只剩下几个兴致亢奋、体力过人的人。人们追天灯,在图高兴、撒欢放野之外,也有目的性,就是拾到落地的天灯以后,收拾一下,第二年还可以再用。
也有追天灯毫无收获的。有一年,渭河南岸的村子人追天灯,谁知天灯最终越过渭河,向北落去,追的人只有隔岸干瞪眼。也有追天灯追出事故的。比如就有人跌进了沟里、壕里,跌断了胳膊腿。还有小孩直接跌进了地里的枯井,失了性命。尽管如此,正月十五放天灯的习俗一直为人们喜欢,也一直延续下来。
这几年,不等过完十五,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走了,再加上如今的娱乐形式丰富起来,当年放天灯的习俗有些降温。如今的放天灯,是比较的少见了。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