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兴宁径南星耀火把节

黑白琴键2024-05-09

广东兴宁径南星耀火把节

火把节乃我国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客属地区,罕有此俗,然径南星耀村,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夜,都会举办一次“火把节”。火把节,自清康熙年间起,已延续300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远近闻名。

来历探源

火把节在星耀村,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已历300余年。源于星耀村罗氏开基祖罗拱台、罗拱辰兄弟二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自白石村井头坑迁出。落居时间及迁出之地,可从村中罗氏祖公厅正堂之上联“朱明万历白石再迁合两房堂构相承云裔铣振蒙祖德”中点明。台、辰兄弟手举火把,意念为最大最亮火星落下处,即为新落基地,行至现星耀村祖祠老屋山下时大火星正好落下。然此地恰有公王坛,台、辰兄弟奉香烧纸,拜请公王让位,意念最大纸烬飘得最远点,作为安放公王新址,称为公王下。台、辰兄弟落基后,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勇于开拓,终于落地生根,繁衍不息。

星耀村火把节,盖源三:一是纪念先祖搬迁之情景;二是带有民俗观念迎灯(丁)、接灯(丁)、添灯(丁)三隐喻;三是展现团结和谐、兴旺昌盛。基于此,火把节这一传统民俗延续至今,仅在“文革”期间中断几年。

经费筹集及主事推选

星耀村火把与灯笼制作、经费筹集及主持推选亦有讲究。火把节经费在清朝时期由族赏提供,后改由各户捐款。想添丁之父老由16人组成,至公王庙聚会,设两席,抽签选出两位为当年火把节之主事人,至各户捐款,用于购置鞭炮、烟花、烟架等,而后上墙公布收支细目。如今,捐款办法亦有改变,每至大年三十祭祖之时,摆放捐款芳名簿,族人自愿捐款,当年有新丁者自会多捐,经费充足。近年来,火把节规模随知名度提升已越办越大,外来游客渐多,如今主持及主事人转由村委及镇政府担任。

火把制作

火把与灯笼种类繁多。传闻旧时村中罗蕴康、罗东成乃扎灯高人,善扎猴子灯、鲤鱼灯,其灯形态逼真,烧时会徐徐燃放烟花,别有景致。火把与灯笼种类主要有牌匾灯、龙头灯、猴子灯、鲤鱼灯、公鸡灯、蛇灯等,形态各异,富有工艺性、趣味性、观赏性。

火把与灯笼以竹、纸、颜料、桐油为制作材料,以蜡烛、烟花为燃料。传统制作工序经选料、裁长、留节、破篾、骨架、装棒、糊纸、作画、过油等诸多环节,工艺复杂。如今火把制作已作简化,以竹筒、草纸、煤油为材,制作简单,工序只需经留节、裁长、注油、装纸等,即成。

点火仪式

是晚7时许,由村中长者手举“星耀闹元宵”牌匾灯组成取火种队伍,先至公王庙举行拜祭仪式,并以煤油灯接取火种至罗氏祖祠祖公厅。拜祭祖公后,族人将火种接出,并互相引燃火把,然后按炮仗手、牌匾灯、舞狮队、鼓号队、火把灯子队之顺序依次走出祖公厅,参加者少则四五百众,盛时数千人不等,手举火把或手提灯笼,在星夜中俨成长长之火龙,金狮起舞,锣鼓喧天,鞭炮轰鸣,烟花飞天,流光溢彩,热闹非凡。

火把线路

火把路线,自古固定。火把游行队伍,按罗氏祖祠、揖芬楼、光绍庐、光璇楼、上塘背老屋、云集楼、下塘背老屋、寿昌楼、恒云楼、敦序楼、荆荣第、拙庐、衍椒第、爱日楼等老屋路线,游遍全村,旧时还远至太和圩。所及路线,各屋均以鞭炮烟花相迎,喻为“迎灯(丁)”,接回火把放在正堂,喻为“接灯(丁)”,再添燃料,喻为“添灯(丁)”。游罢全村,火把队伍返至公王庙。然后,在蔼其文化活动广场举行烧烟架、放烟花、唱大戏、放电影等仪式,将火把节推向高潮。而后,村民手持火把各自回家。

径南星耀火把节,年年举办有历史,户户参与成规模。以其特色深厚之民俗文化传统,已成为梅州闹元宵好去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