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斗寺
丹斗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斗寺亦称“丹笛寺”、“旦斗寺”、“丹豆寺”、“旦兜寺”等、藏语称“丹斗谢吉央贡。位于巴燕镇东南31.5公里、在今金源乡南18公里处,南距使沟旗村1公里,北距科那卡村2 公里。
寺处循化县城黄河北岸10多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寺周悬崖陡立,石壁高耸,佛殿或建于峭壁之中,或建于悬崖之下,或依天然岩洞而成,别具一格。据载,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在曲卧山修行的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来青海,曾在此居住,剃度附近甲徐村的喇勤贡巴饶赛(892-975 )为徒。喇勤成名后,于丹斗建立道场,招徒-,特别向卢梅·崔臣喜饶等卫藏十弟子授戒,使西藏佛教再度副复兴。因而,丹斗寺作为“后弘期”佛教的发祥地,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直是各派信徒们向往的圣地,朝圣者络绎不绝,三世0等西藏重要人物都曾到过丹斗寺。明清以来,西藏各派到内地朝贡,途经青海,不少人都来此朝拜,有的甚至长住修持。丹斗寺的主要香火庄有科巴滩、甲徐、阿麻叉、仲塘等村,约百余户。历史上,该寺属民和才旦寺系统,清末以来,直接受才旦夏茸管辖。该寺的整个建筑至今完好无损,由阿尼鲁加殿、热杂帕殿、比丘阿吉达修行殿、三世0修行殿、“三贤哲”及喇勤修行殿、弥勒殿、阿柔格西修行殿、释迦殿、大经堂、才旦夏茸拉章、叶东佛塔及僧舍、大厨房等组成,共约200余间,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青海记》载,当时有18僧,《安多政教史》则云有百余僧。1958年后关闭,1962年开放,有寺僧18人,1967年再次关闭。1980年重新开放,现有寺僧35户69人(其中完德11人),寺周林木近千亩,由寺僧管护。丹斗寺原来的宗教法事活动有正月祈愿法会,三月春季学经期会、四月为期7夭的主神供养会、赛康巴所创的五月修供法会、六月十五日起为期45天的夏季学经期会、八月为期7天的胜乐供养法会、十月宗喀巴圆寂日的五供法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