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甘肃 > 天水 > 名人

张世英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张世英(1844-1916),字育生,号佩莪,清甘肃秦州(今天水市秦州区)人。曾任清末渭南府知府、民国甘肃军政府总务长。
  道光二十四年(1844)7月24日生。7岁失母,事父甚孝。幼从甘肃礼县李应紫(曾任辽宁铁岭知县)学。
  光绪二年(1876)举孝廉,光绪六年(1880)中二甲第129名进士,授翰林授庶吉士,有“庚辰翰林”印。
  光绪九年(1883),选山东定陶县知县;次年五月,迁陕西甘泉知县。
  光绪十一年(1885)十二月,任武功知县。清理渭滨新旧圩田纠纷事件,使多年不能解决的旧案得到公允处理。
  光绪十五年(1889),任宁羌(今陕西宁强)知县。
  光绪十八年(1892),任凤翔知县。
  光绪二十年(1894),任扶凤知县,同年充任乡试主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眉县知县。
  光绪二十二年(1896),任蒲城县署理、知县,同年充任乡试官。清查积年以熟报荒陋弊,增加田赋收入1.5万两。
  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任石泉知县,奉旨赴张家川侦石泉大案。
  光绪二十五年(1899)五月,赴长安勘赈。八月,任渭南县知县。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西行“两宫”(指“西太后和光绪帝”西安避难)接驾。十月,调任商州知州。
  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调任凤县知县。十一月,调任城固县知县。清除多年堰工积弊,筹措基金,存款生息,作为经常维修用费,减轻县民负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候补知府设渭南行在,充任州县官员大计考官,此年给渭南县高等小学堂年拨银3000两,景贤高等小学堂年拨银940两,同善高等小学堂年拨银300两,公立高等学堂年拨银430两,初等小学堂及私立学堂年拨补助银200余两)。亲署“同善高等学堂”之牌匾。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任彬州知州。
  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任渭南县知县、候补知府,任上作渭南乡贤歌,创办染织厂,立义仓,创立书院,扩建同善学校、创办崇凝小学,立蒙学200余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升任渭南府知府,任上六月邀豫晋秦陇名士阖舍学生讲斯理半月之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驾崩,张世英披麻衣率渭南县民万人哭“两宫”。捐资创办秦州“敦本学堂”,后改称“亦渭学校”,成为天水模范学校。
  宣统元年(1909),奉旨调甘肃试办自治。其拟定的自治纲领,将教育放在首位,当时秦州城乡共办起夜校1300余所。
  宣统三年(1911),奉旨调西宁府知府,未果。
  民国元年(1912)春,秦州就黄钺倡议,响应辛亥革命,宣告独立,张世英首先响应,任甘肃军政府总务长。四月,受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诚邀,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委员会筹备会议,当选全国教育委员,后因不满袁世凯-而集体辞职。
  民国二年(1913),任民国甘肃省税务厅厅长。
  民国三年(1914),白朗陷城,继之大军云集,当时守城官兵军粮供给不足,张世英捐助家存300石谷,以支军队给养,使地方得以安宁。
  张世英为地方官三十年,历职一府二州十二县,勤政务实,清弊恤民,兴办教育,办学1124所,民称清官,被誉为“政绩为三秦之最,循良称全陕第一”,五次受朝廷传旨嘉奖。
  善著书立说,光绪八年编《秦州西厢张氏族谱》,三十四年编《秦州西厢里张五甲张氏族谱》,民国三年编《秦州西厢张氏族谱补遗录》。曾主编《武功县志》、《夜分学堂课本》、《明儒学案评节钞》。著有《韵文集》、《二语择要》《归山文牍》、《邠渭偶存》、《癸丑记别》、《乡饮习》、《秦州自治节录》、《自述年谱》、《诗词集》等。
  民国四年(1915)农历九月初四日逝世,享年72岁。殁后,吊唁者不绝,百姓士绅私谥“惠勤”。
  民国二十年(1931),中国教育界公推张世英为中国民族教育家。
  民国三十年(1941),天水绅士敬议,将其古居西关二郎巷更名为“育生巷”以作纪念。
下一名人:张尹甫
[以上内容由网友"Charlie"分享。]

以下与张世英相关信息:

以下张世英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