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甘肃 > 金昌 > 地名

金川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金川区隶属:金昌
行政代码:620302代码前6位:620302
长途区号:0935 邮政编码:737100
车牌号码:甘C行政级别:市辖区
人口数量:约19.3万人人口密度:51人/km2
辖区面积:3770平方公里
行政代码 面积简介
滨河路街道 620302001 6.1km2   滨河路街道地处龙首山庄下,东以永窖路为界,西至龙首山下,南邻白泉咀八队,北与西坡村相接,辖区面积6.1平方公里,下辖龙岗里、龙泉里、龙津里、龙集里4……[详细]
桂林路街道 620302002 2.77km2   林路街道办事处是由原兰州路街道办事处迁址更名。位于市区东部,地处城市交叉区,东至河雅路,西至广州路,南至新华路,北至尾矿坝。管辖宝运里、宝光里、宝……[详细]
北京路街道 620302003 11.8km2   北京路街道所辖面积11.8平方公里,4个社区居委会,20名社区干部,43个居民小组,10913户,29130人,辖区内有居民住宅楼245栋,平房5……[详细]
金川路街道 620302004 1.68km2   金川路街道办事处是金川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原名金川区工人新村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84年8月,并于2001年10月更名为金川路街道办事处,20……[详细]
新华路街道 620302005 5.2km2   新华路街道于一九八五年由金川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辖区地处金昌市市区西北部,南至公园路,北至宁远镇马家崖村,西至金川区宁远镇西坡村,东至长春路(除延安……[详细]
广州路街道 620302006 3.25km2   广州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于一九九O年,位于金昌市北部,占地面积3.25平方公里,下设昌文里、金芝里、宝晶里、宝地里、宝星里五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居民住宅楼2……[详细]
宁远堡镇 620302100 960km2  金川区宁远堡镇地处河西走廊东部以北,环绕镍都金昌,位于东径38°35′,北纬102°20′,东靠金川区双湾镇,南与永昌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毗邻。……[详细]
双湾镇 620302101 850km2  双湾镇位于丝路明珠甘肃金昌市东郊 ,是金昌市重要的蔬菜、瓜果、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地处北纬38°15—39°00,东经102°15—102°43 之间……[详细]
   金川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经101°29′至102°34′,北纬38°至39°。古“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是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城市之一。南面临永昌县;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武威相连;西与张掖毗邻,金昌市人民政府在本区,又有金川公司、八冶公司驻金大企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全区总面积3770平方公里,总人口19.3多万人,辖宁远堡、双湾两镇,6个街道办事处。区内现有2个国营农场、1个区属园艺场、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林场,27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有汉、回、藏、东乡、裕固等民族。  金川区辖6个街道、2个镇:滨河路街道、桂林路街道、北京路街道、金川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广州路街道、宁远堡镇、双湾镇。  金川区始建于1985年,系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镍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祖国镍都。  自然地理  位于州境西南部,地处北纬30°04’~31°58’、东经101°13’~102°19’之间。全县面积为5408.47平方公里。东邻小金,西南与甘孜州道孚、丹巴县接壤,西北与壤塘县毗邻,东北与马尔康县相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塬地带,东南部为峡谷区。  山峦起伏,雪峰突兀,大金川横贯全境,境内流长150公里。东部的八十贡塔拉山峰海拔5068米,西部马奈河坝海拔2015米,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境内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常有冬干、春旱和伏旱。年均气温127c,年均日照2129.7小时,无霜期184天。年均降水量616.2毫米,蒸发量1500毫米,河谷地带气候干燥。  建置沿革  金昌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时期,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驻牧于此。汉初,属匈奴休屠壬辖地,自西汉武帝置县,到元初的千余年间,曾设弯鸟、番和、细靴 显美、番禾、焉支等郡、县。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改为永昌县,沿用至今。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仅存23天。   1958年10月,永昌县白家咀发现大型硫化铜镍矿。随着镍矿的开发,昔日黄羊出没、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上建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镇一金川。   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  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禹贡》列梁州之域。夏、商、周属华夏各诸侯封地外的方国部落,秦、汉为大奘、龙桥、薄申等部落,后为附国、哥邻地。  隋、唐归剑南道辖,后为吐蕃所据。宋亦归吐蕃属地,元属宣政院统辖。明初属朵甘都指挥司,封授哈依拉木为金川寺演化禅师,世领其地。明清更迭之际、金川趁机脱离明廷统治。清康熙五年(1666年)嘉勒巴归诚,颁授演化禅师。雍正元年(1723年)封授莎罗奔为大金川安抚司。乾隆时期两次用兵金川,改土归流,置阿尔古直隶厅,后撤并入美诺厅,于大金川地设绥靖、崇化屯。民国25年(1936年)将绥靖、崇化屯合置靖化县。  1950年10月解放后仍沿旧制,1953年更名大金县。1959年撤销绰斯甲县,将中寨、下寨两区划归大金县,更县名为金川县。1990年,全县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辖22乡、l镇、107个村。县名来历:因境内大金川得名。大金川因沿坷诸山有金矿得名。藏名“促浸”或“齐浸”均系音译,意为大河之滨。亦称“然旦”,以其古代部落首领房名得名。人口:清乾隆两征金川之前,人口即达7万。经战乱之后,仅余1万余人。战后,清廷推行改土归流,移民设屯。大量的相邻屯土兵民,屯练及内地民户入屯垦殖,人口有所回升。  人口民族  1990年底人口为66988人。其中城镇人口11328人,农村人口55660人。人口出生率工19.08‰,增长13.38‰。民族:清乾隆两征金川之前,是藏族聚居地,经战乱后,驻屯清兵留下来和大量民户入屯垦殖,居住的民族成份有了很大变化。  1990年底,有藏、汉、回、羌等14个民族。在总人口中,藏族占56.93%,汉族占36.82%,回族占5.02%,羌族占0.97%,其他民族占0.26%。  经济资源  西北部地区山势平缓水草丰茂,是天然草场畜牧区。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区河谷两岸的冲积阶梯状台地为农耕地,半山缓坡亦有耕地分布,为农业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25.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木材蓄积量1291万余立方米。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铁杉、松、柏、桦等。野生食用菌类有松茸、黄丝菌、羊肚菌等10余种。有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名贵中药材。深山密林中栖息着樟、鹿、苏门羚等珍稀动物。  经济林木以雪梨、苹果、花椒、核桃为主,分布于河谷和半山地带。解放前,有雪梨8000余株,解放后得到极大发展,已达80余万株。金川雪梨色鲜味醇,核小化渣并有止咳化痰的医疗功效,是主要名土特产品之一。  县境东部、东南部、北部、东北部、西部、西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锂辉矿、云母、辉钼、金绿宝石、海蓝宝石、刚玉重沙、花岗岩、铅锌、砂金、铌钽、银、锶、钨、铜、铀等20余个品种。水能资源丰富,有水域面积9.5万余亩。大金川平均总流量561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06万千瓦,可开发量181万千瓦,年电能90.66亿度,已开发3902.5千瓦,年发电量687万度,占可开发量的0.29%。  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解放前耕作技术落后,生产水平极低,大多数土地种植鸦片,农业经济畸形发展,农民生活贫困。解放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48年,有耕地4.5万余亩。解放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地力。  1990年,有耕地面积8万余亩,播面达10余万亩(包括复种面积)。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胡豆、洋芋、青稞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大麻等。解放后,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改革了解放前的粗放耕作制度,修建了水利设施,灌溉面积由解放前的4000余亩,增加到3.59万亩。推行农业实用新技术,农业机械也广泛引进使用,引进粮食、油料、水果等优良品种,产量大幅度提高。  1949年,粮食产量仅5440吨,1990年,提高到24812吨,增长4.58倍;油料总产4000公斤提高到39吨,增加8.75倍;雪梨、苹果产量达14250吨。1990年,农业总产值达2496万元,年均增长4.22%,农村人均收入400余元。解放前,畜牧业生产落后,牧民逐水草而居,疫病流行,制约了生产的发展。解放后,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牧区建起了简易棚圈和永久性房舍,建立了兽防网络,控制了危害牧畜疫病。牧业生产机械的引进,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家畜禽的改良普遍开展,促进了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产品牧区以牦牛、绵羊为主,农区主要是毛猪、山羊。  1949年,全县牲畜存栏5.21万头,1990年达18万余头,增长3倍多。畜出栏率1949年和1988年分别为:牛1.46%,4.89%;羊2.62%和89%;猪28.96%和48.88%。畜产品基本能满足县内市场需要,还有部分外销。解放前,县内只有酿造、铁器用品、银器、土陶等小手工业作坊从业人仅40人左右,工业几乎为空白。解放后,先后办起了伐木、粮食加工、水果加工、电力、酿造、机械制造维修、建筑建材、缝纫、制鞋等县属国营和社队企业。  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得到很大发展。解放前的商业是以贩运烟土为主。少数行商将药材、兽皮等土特产品贩运内地,换回食盐、火柴、小百货、土布等生活必须品。解放后,商业有了大发展,建立了民族贸易公司等商贸机构,商业供销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20万元。财政收入不断增长,1952年总收入为20.56万元,1990年财政收入413万元,比1952年增长20倍。  社会发展  解放前,境内仅有3条与懋功(个小金)县相通的古道和通往丹巴、绰斯甲、马尔康的几条古道。崎岖曲折,狭窄陡险。交通运输艰难。解放后,修了刷经寺至丹巴的公路干线,沿大金川贯穿县境。1958年,修建了可尔因至壤塘的干线公路,沟通了与观音桥区的联系。  1990年底,全县修建了区乡公路5条,全长59.5公里,还修建了林区公路和乡村机耕道。公路通车里程864公里,机耕道共计483.34公里。有载重汽车240辆,货运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3360万吨公里。有客车7辆,客运量3.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47人公里。  清代,通讯靠塘汛驿传,清末撤销。民国时期设有邮政代办所,后升为三等乙级邮局。设施落后,业务量小。解放后,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均不断扩大。1990年邮电业务总量达35万元,邮路总长137公里。邮路投递93公里,农村电话通路196杆程公里,明线377对公里,开发21个乡镇61个村的通讯业务。  境内险峻奇秀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形成了相辅相成的风景旅游区。东南部的索乌山山势险峻,自然风光与嘉绒藏区悠久的宗教文化融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西部的观音庙建筑宏伟,在全国藏区都享有较大声誉。广法寺集历史、宗教、文化为一体,沙耳神仙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汇。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  文化解放前夕,全县仅有小学17所,教师21人,学生380人。藏族聚居地区没有一所学校,仅寺院给和尚教学藏文。解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幼儿园7所,入园幼儿244人,职工22人;小学173所,在校生7858人,教职工5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o%;普通中学7所,在校生3231人,教职工339人。有文化馆(站)9个和书店、电影院、广播站、电视差转台、体育场等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解放前,没有专门的医疗卫生机构。解放以来,建起了人民医院、防疫、妇幼保健站、区、乡卫生院、卫生所人民医疗保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医疗卫生机构29个,医院病床384张,卫生专业人员317人,建立卫生保健网点84个。科技队伍从无到有,全县有各类科学技术专业人员113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7人,中专以上学历769人,高级职称人员12人,中级职称92入,初级职称1029人。其它:民国2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在境内建立了“中共大金省委”(后名金川省委)和“格勒得沙中央政府”(嘉绒语,意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成为根据地,历时近两年。   三: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  1、概况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是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和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下辟建的,于1992年8月8日正式奠基建设,1995年7月31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1999年8月7日被自治区科委批准为自治区民营科技工业园区,2000年7月2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金川区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地处呼和浩特一包头一鄂尔多斯资源富集的金三角要道口,是连接呼包两市工业走廊的桥头堡。总规划面积达11.9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6平方公里。周围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有煤炭、稀土、高岭土等上百种储量极为可观的矿藏,以及丰富的皮、毛、绒、乳等农畜土特产品,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被誉为“天然矿泉水”。区域内资源丰富,经济、科技、教育实力雄厚,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发展优势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金川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3条主干道直通市区。开发区北接110国道和呼包高速公路,南靠京包铁路,东连呼准公路,距呼和浩特火车站5公里,距飞机场20公里。呼和浩特西站规划在金川区西区,将极大的方便企业的原料运进和产品输出。  金川区周边环境良好,由东向西有国家级大青山森林公园、乌素图召、五一水库、喇嘛洞和哈素海等旅游景点。著名的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战国时代的长城、汉代的王昭君墓、辽代的白塔、明清时代的召庙文化,构成了呼和浩特市特有的文化旅游景观。金川区紧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市内聚集了自治区7%的高等院校和70%以上的科研机构,在校大中专学生达8.3万人,专业设置全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按照追求精品、超前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建设方针,金川区高标准规划了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宏伟蓝图,不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建区以来,按照“七通一平”的要求,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16多亿元人民币,在首期开发的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有日供水4万吨水厂一座,11万伏变电站一座,70蒸吨、31蒸吨和20蒸吨供热供汽基地3处,并接通了西郊电厂余热管道向开发区集中供热,开通了2000门光缆程控电话,区内已建成各类学校、医院、厂房、写字楼等总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逐步形成了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科研、工业、仓储、商贸住宅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规划在金川区西区,它的建成必将使开发区成为外向型企业最集中、出口规模最大、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贸易示范区。已投入使用的呼和浩特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和内蒙古邮政处理中心更完善了开发区的区域服务功能。占地10.69万平方米,融中西文化为一体的金川文化广场和三星级的丽山湖度假村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女子去处。走进金川区, “一街一个树种、一路一种绿化格式”的美化格局,处处给人的是绿、亮、净、美的感觉,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至。  金川区在不断加大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软”环境建设。坚持“共融、才能双赢”、 “环境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发展理念,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首先在内部管理运行中,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了“一站式”管理和“跟随式”服务的运行机制,建立了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承诺服务。一是办理入区项目,凡材料齐全、符合金川区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予以立即批复,在一个工作日内领取项目批复文件;对重大特殊项目实行先行文、后补手续的特事特办程序;外引项目一周内核发外商投资批准证书,外资企业立项变更随到随办,二是对企业要求解决的问题,指定专人负责,2天之内查清问题,4天之内对企业做出答复;对一些难以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三是全天受理企业的投诉,企业投诉后24小时做出确认回复,3天内核实完毕,提出处理意见,并通知投诉人;如确属复杂事项,也要及时通知投诉人进展情况。其次是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赋予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开发区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内外投资商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凡在金川区注册并依法经营和纳税的企业,参照其生产经营状况及缴纳税收情况,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财政给予一定的扶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给予特殊的优惠。金川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氛围,吸引了来自日本、美国、韩国、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深圳、北京等内地企业前来投资,到目前,已累计批准入区注册工商企业577家,其中外资企业46家,引进内资38.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万美元,形成了以资源开发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工业体系,产品涉及食品、医药、轻工、建材、台金、纺织、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十几个门类和行业,逐步培育了一批以伊利集团、三吉利稀土公司和惠干药业集团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即以农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绿色食品工业;以稀土及非金属矿物资源利用为主的新型材料工业;以皮、毛、绒等资源深加工为主的轻纺工业;以蒙药和中药开发为主的生物医药技术工业;以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产业,这五大产业群,成为金川区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金川区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李鹏、朱$容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开发区视察指导工作,对金川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厚望,更加激励着金川人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金川区将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入世的挑战。继续坚持“团结、奉献、求真、务实、创新、拼搏”的精神和“共融、才能双赢”的发展理念,加大实施“亲商、安商、扶商、富商”工程,不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2、主要驻区单位  伊利 亿阳 福瑞 元和 惠丰 兰太等  3、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于2002年6月2l日成立,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西区,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区有:管理服务区、海关监管区、标准厂房区等。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由海关监管,实行全封闭管理,按照“境内关外”的管理模式,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不实行进出口贸易配额、许可证管理制度,取消了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实行备案制度,境外进口货物全额免税或保税、境内货物入区按出口办理出口退税,入区企业可以享受国家赋予的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区内海关、商检、工商、税务、银行、外经贸等机构一应俱全,海关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24小时通关服务,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以办理一切进出口手续。出口加工区内可设立出口加工企业,专为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服务的仓储企业和经海关核准的专门从事加工区内货物进出的运输企业。重点发展轻纺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食品、轻工机械等领域的出口加工企业,将是自治区外向型企业最集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将成为自治区出口规模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加工贸易示范区。  首期工程投资1.5028亿元,启动并完成出口加工区路网工程、配套设施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标准厂房建设工程等。路网工程:新建宽18米的三纵一横主干道及宽4米的巡逻道路4条,总长8。16公里,总面积67342平方米,铺设各种管线24.881公里。配套设施工程:高标准建设建筑面积为5268.2平方米的海关办公大楼和卡口一座。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出口加工区内植树侗84株,安装路灯142盏。标准厂房建设工程:建成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目前,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的内蒙古腾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条全钢载重子午轮胎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台湾诚洲股份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通信产品及其它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已达成友好协议,准备入驻开发区。  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上报国务院批准的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该区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西区,规划面积 2,21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 目前, 出口加工区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已结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全面展开。  出口加工区按照功能规划为: 管理和服务区、海关监管区、标准厂房集中区、加工企业集中区。出口加工区为海关实施封闭管理的特殊区域, 实行境内关外的监督模式, 按国际惯例操作运行。  4、金川南区  金川南区于 2005 年辟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东起呼准公路,西至建设中的呼准铁路,南起大黑河,北至小黑河南岸,地势平坦,水质优良,总规划控制用地面积为 36 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 14.45 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整车组装、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下一地名:返回列表
[以上内容由网友"Barbara"分享。]

以下与金川区相关信息:

以下金川区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