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坝猪的形成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根据楚雄州地方猪种资源调查资料,以及各县县志有关记载和民间调查,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一是外省移民带人;二是当地人民群众将野猪驯化家养而成。根据武定县万德镇的调查,最早是挪姓的土司官和黄姓的土司官从四川凉山移居当地带人猪种。二是产区各县有猪、牛、羊一起放牧的习惯,野公猪和家养发情母猪配种受胎的事还时有发生,撒坝猪有可能由野猪家养驯化形成。现在楚雄州撒坝猪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多数饲养条件较差,母猪和生长猪与牛、羊一起放牧饲养,群众没有养公猪的习惯,多用断奶后3~4月龄、体重约15kg小公猪配种,配种后阉割育肥。
据2008年对楚雄州九县一市(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及昆明市禄劝县、安宁市、富民等县市调查,存栏撒坝猪近19万头,其中种公猪1500头、母猪约18.8万头。其中,楚雄市占28.96%,大姚县占20.07%,南华县占15.11%,武定县占14.42%,其余分布在元谋、禄丰、永仁、牟定、姚安等地。
近20年来,撒坝猪的数量不断减少。1979年楚雄州有撒坝猪118万头(当时禄劝县尚属楚雄州行政区划),80年代后产区大量饲养以撒坝猪为母本、国外猪种为父本的0猪。撒坝猪是云南省优良的地方猪种,耐粗饲(能大量利用农副产物)、抗病力强、肉质好(味好鲜嫩),但其生长慢、饲料转化率低、胴体瘦肉率低,多用作杂交利用的母本。
撒坝猪体型中等,体躯狭长。头中等大,额窄、有八卦或不完全八卦皱褶,耳中等大、耳根软而下垂,嘴筒长、少数中等。腹部下垂不拖地,臀部稍尖斜。四肢坚实有力。尾粗长,尾根低。06对,少数7对,排列整齐、对称且最后1对奶头分开。全身黑毛,少数火毛,有少数头、四肢和尾尖白色(简称六白)。
云南省从1986年起,对撒坝猪进行品种保护,楚雄州种猪场为云南省撒坝猪保种场。2006年撒坝猪保种数量300头,其中核心群母猪180头,8个血缘公猪24头。撒坝猪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