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云南 > 楚雄州 > 地名

黑井镇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黑井镇隶属:禄丰县
行政代码:532331107代码前6位:532331
长途区号:0878 邮政编码:651200
车牌号码:云E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47881.97万人人口密度:3583980人/km2
辖区面积:133.6平方公里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 古桥  ——101°51′,北纬25°20′——25°28′, 黑井镇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1]  -古镇殊荣  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家A-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一个“盐”字,连接黑井千年沧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盐业的发展,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云南的财政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至今,黑井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城镇格局、民居、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是禄丰县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镇。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黑井镇具备了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黑井镇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北92公里的龙川江畔,距昆明200公里,距楚雄75公里,成昆铁路、龙川江纵穿全境。  -基本概况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位于禄丰县西北部玉碧 黑井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山下,地处“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万山相对峙,一水送溪烟”的龙川江两侧。1957年以前,黑井镇曾是盐兴县的县城所在地,以后划归广通县,后来又和广通县一同并入禄丰县。  在古代,黑井是云南几大盐产地之一,所产的盐质高味正、渗透力极强,有“两迤名高第一泉”的美誉。黑井的盐税在明清时期“课甲两迤”来不得,是云南省的纳税大户。畅销各地的黑井盐,给黑井的发展乃至辉煌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当时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清康熙到光绪年间,就有8人中进。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如今的黑井虽成为禄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  -历史文化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   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从黑井村委会石龙后山坡出土的青铜工具得知,早在2500年前,居住在此地的彝族先民就用青铜工具开凿了盐井。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中,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0地出盐”。为纪念这黑牛的功绩,遂称为“黑牛井”,现简称“黑井”。  依据石龙后山、七局一带战国墓葬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青铜剑、矛、戈等兵器考证和据史-载,早在战国时代,黑井就以其“鹾卤之利”而成为人们争夺、攻守的重要地区。汉代曾在今安宁和姚安两地设过“盐官”到黑井办盐。唐代黑井属姚州盐督府,有“盐泉”之称,奉有“产盐洁白味美览赕城”之美誉。元代属威楚路定远县辖,明代隶属楚雄府定远县,清亦同,均称之为“黑盐井”,文人遐迩称烟溪,元、明、清三代均设专管盐务的“提举司”行政机构。民国2年(1913年)将产盐的黑、猴、琅、阿四井合并成立盐兴县,辖3乡4镇。1958年撤盐兴县并广通县,后遂广通县并入禄丰县,改称黑井公社,辖18个管理区;1961年改称黑井区,辖10个小公社;1966年复称黑井公社,辖11个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复称黑井区,辖1镇9乡;1987年撤区恢复黑井镇至今,现辖10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8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人口概况  全镇有总人口4788户,19718人,其中农业人口18141人,占92%,非农业人口1572人,占7.97%,少数民族7698人,其中:彝族5087人,占66.1%、回族2447人,占31.8%,苗族139人,占1.8%。  -地理位置  黑井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西北部玉碧山下,东经101°41′ 古桥  ——101°51′,北纬25°20′——25°28′,东邻县内高峰乡,南与妥安乡相连,西与牟定县新桥镇、安乐乡接壤,北与元谋县花桐乡隔箐相望。地势东西窄,宽7.8公里,南北稍长约18公里,国土总面积133.6平方公里。最高点石坡坡山,海拔2498米,最低点迤碧河河口,海拔1323米,立体气候明显,镇政府所在地平均气温18.7℃,海拔1540米,年平均降雨量857毫米,年均最低温9℃、最高月平均气温27.6℃,全年无霜期325天,年日照数1848小时,积温7774.8℃。1995年8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被评为“云南十大名镇”之一。
下一地名:黑井镇
[以上内容由网友"Vincent"分享。]

以下与黑井镇相关信息:

以下黑井镇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