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岗村
地名:茅岗村 | 隶属:岚头镇 |
行政代码:520523105 | 代码前6位:520523 |
长途区号:0857 | 邮政编码:551800 |
车牌号码:贵F | 行政级别:村 |
茅岗村:原长堰、新村、果林合并而成 茅岗,清代属敦主时二甲境,民国时期属黔西县六区大永镇(安底)辖境,部分属明晖乡。后期(1941年起)属金沙县安底镇五、六两保分辖地。从前的茅岗,栲林连片,灌草丛生,安底往大岚头,老木孔的人行道横贯其间,9华里无人烟,故名为“九里茅岗”。栲木,又名柞木,俗称狐狸子青杠。该地栲林宽广,清代就是放柞蚕的好地方,历民国至解放后的前7年间,都放柞蚕,柞蚕茧的销售,地方增加一笔收入。1957年大炼钢铁运动中,栲林被砍伐烧杠炭冶铁,几乎砍光,以后由原桩上再生成林。1977年,县委为安置乌江电站库区金沙县境水淹区移民,组织3万民兵,开出梯土3300亩,先安置166户移民耕种,1979年,成立“新一(移)人民公社”,建移民新村以对移民管理,辖3个生产大队。1981年改称“茅岗”公社辖长堰、新村、果林3村人口1800人。1984年撤社改建茅岗乡。1992年,并归岚头乡。 长堰村 该村位镇西部,距镇驻地3公里。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以地名建长堰大队。1979年将队境长堰所在部分划归新一公社。1984年撤大队建村,1992年随茅岗乡(新一公社改建)并入当时的岚头乡。全境低丘地,坝地宽缓,西半部水源差。耕地800亩,其中田317亩,主产水稻、油菜、小麦、烤烟,村辖6个村民组,汉、苗、布依3族杂居,665人。 新村村 该村位镇境两南,距岚头街6公里。1978年,金沙县委为安置乌江水库区移民,组织2万多民兵历时两月,将满野青杠和灌、草林地开垦3000余亩,动用移民补偿费,在穿洞水库沿边修建集中的新村,将附近蚂蝗堰等地划入,建新村大队,安置百余户人家,建有学校、医院等。1984年撤大队建村,1992年随茅岗乡并入当时的岚头乡。村境,地处低丘,坝宽坡缓,惟在山脉的脊上低降处,地下水纹低,农灌困难,耕地727亩,多为旱作土,仅划入的蚂蝗堰有部分稻田268亩,主产玉米、小麦、油菜、水稻、烤烟。村辖4个村民组汉族聚居,732人。通电话60门,手机20部。通电和自来水。 果林村 该村位镇西部,距镇政府6公里。以乌江库区移居迁入后,1978年,建造30多亩苹果园,成立果林大队。1984年撤大队改建为果林村。1992年,随茅岗乡并入当时的岚头乡。村境处低丘地带,地势平缓,惟水源较为缺乏。耕地546亩,其中稻田200亩。村辖4个村民组,汉族515人,少数民族13人。有县移民局投资修建村校1所,卫生室1个,有《千乡万村》图书1套,体育场地在学校内。全 村科技含量较高,基本实现油菜、绿肥分带种值;水稻宽窄行移栽占田面积的85%以上,村支书晏强贵、骆邦明等多次参加县、乡培训,获县绿色证书和技术职称证书。2004年县移民局重新投资改造人饮工程。全村农户均用上自来水;对电力已农改结束,实行统一电价;进村公路已镶边900米;通讯电话31门、手机73个、彩电82台、洗衣机21部。 2007年5月起,经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批准,全镇进行了合并村工作。原长堰、新村、果林合并成茅岗村 --人口总数:1925人 农业人口:1899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 发展口号:立足实际,发展才是硬道理 --所辖村:长堰,新村,果林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水稻,玉米,葡萄 名特产品:茅岗茶 办公所在地:穿洞水库旁
[以上内容由网友"John"分享。]
以下与茅岗村相关信息:
以下茅岗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