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
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距中心城东30公里,老鹰山镇石板河村和本桥村。面积1.2平方公里。村前村后,漫山遍野皆冶炼铅锌所遗址堆积物,有的厚达15米。福集厂建厂年代,据1987年10月在街上发现之火神庙碑记载,为清乾隆十年(1745)。厂区由生产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主要在福集至火烧坡一带。矿石主要从人和洞、穿岩洞、头塘老珙山观音厂(今金竹林)等处采供,年产锌180万斤,产品均调往毕节和外省钱局制币。 据乾隆《毕节县志》载:设于毕节之宝黔局,“每年用白铅(锌)四十万斤,自水城之福集厂拨运供铸”。生活区主要在街上,此处系福集厂核心,厂官、管事等均居此。咸丰年间,街上四周筑有城墙,厚1.7米,高4米,长1000余米.福集厂停办后城墙内外两侧石料被拆毁,只余中部夯筑之土心,故又称“土城”。城中有一条街道,宽5米,长300余米,连接东西两道城门,仅此二门可通城内。城内原建有官房、花厅、东西库房、火神庙、龙王庙及其他建筑设施,西门外还建一座孤老院,收养年老体弱无家可归劳工。附近还开辟有一300余亩大菜园,以保证厂内蔬菜之需。是时驻有护厂兵丁,辟有数亩宽校场。由水城通判代管厂务,较有名管事(管理厂务-)有嘉庆、道光年间之何学彦,咸丰年间之肖必明(肖万全)等,肖必明创有“万全商号”。福集厂停办时间,《咸同贵州军事史•七十六章熟苗之役》载: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威宁苗掠至水城…苗据福集厂”。据肖必明子孙述说,福集厂陷时,其祖事先得讯,逃到水城,护厂兵头领杨喜贵战死,可推此次战事系停厂直接原因。
此遗址为当时贵州少数几个大厂之一,系贵州为数不多之著名铅锌冶炼遗址之一,对省市矿业史及社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6月3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9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Lillian"分享。]
以下与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相关信息:
以下福集厂铅锌冶炼遗址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