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来
寿宁寺原名“圣寿寺”,建于隋朝皇泰二年(619年)。该寺现所在地原为楼妙山古刹旧址。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青年时期出家于圣寿寺。法师圆寂以前曾说:“四川省中江县寿宁寺是我出家寺庙,希望能回去看一看。”后因事务繁忙,未能如愿,不幸于1987年11月20日在北京广济寺圆寂。同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致函中江县人民政府,希望能修复并开放正果法师的出家寺庙。但由于年代久远,原圣寿寺殿堂已严重破损。为实现正果法师生前夙愿,缅怀这位爱国爱教的高僧,经中江县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决定将圣寿寺迁至县城附近的楼妙山古刹旧址,即该寺今天所在之处,并按正果法师生前所说的“寿宁寺”命名。
修筑过程
寿宁寺历代几度重修。现存的观音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均为明清建筑。明崇祯壬申年(1632年)邑人宋兴祖(大理寺正卿)捐资新建观音殿。清乾隆壬申年(1752年)修建大雄宝殿。清道光十年(1830年)修建天王殿。1950年以后,殿堂由衙生部门监时占用,除佛像被毁外,殿堂保存完好。对修复正果法师出家道埸的建议,中江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无偿划拔寺院现有殿堂房屋,拔款六万元迁出与寺院无关的单位。寺院维修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捐助和寺院常住僧人及护法居士共同开办的自养事业等多颃来筹集。历时十载,寺庙现存明、清古建筑观音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已维修一新,同时修建了正果法师纪念堂。
建筑特点
大雄宝殿经过维修后仍然保持明、清只叠檐式建筑结构。建筑雕刻精细美观,人物、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正中供有四川省佛教协会转赠的缅甸玉佛一尊,工艺精巧,造型端壮;殿堂正中还安置有寿宁寺自行设计,由本省工匠雕刻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高三米,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左右有阿难、迦页站像。大雄宝殿后塑有阿弥陀佛,左右塑有文殊、普贤像。殿堂两侧壁间塑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十分引人注目。
观音殿为明代只叠檐式木楼穿斗结构建筑,房檐四角和周围的龙须挑两根一组,弯曲向上,别具一格。从楼上可见二梁上写有“施财新建楼阁,大理寺正狠宋兴祖”等字迹。殿内的西方三对像慈眉善目,法相壮严。
天王殿因年久失修,墙、柱倾斜,已成危房。1992年重修,重修后的天王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殿堂正中塑有弥勒佛像,两侧四大天王像,殿堂门前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寿宁寺”寺匾。
寿宁寺历代高僧大德辈出。清代名僧心一青年时削发于该寺,长期在此驻锡,他工于画画,精通梵献,有相当造诣,是一位修持虔诚的僧人。其徒广渠法师就是正果法师的披剃师。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