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晔
明代,立于广州闹市的著名的四牌楼中,有座“惠爱”坊,是为纪念在广州有爱民政绩之名宦而建的,北宋广州知州邵晔名列其上。《宋史》也有邵晔的传。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邵晔是连县人,今《韶关市志》、《广东省志·人物志》均未收入其传。
邵晔,字日华。祖籍陕西长安,唐末丧乱,曾祖邵岳携族南下,任连州知州,落籍桂阳(今广东连县)。祖父邵崇德任道州录事参军。其父邵简,任连山县令。邵晔出生于南汉乾和三年(946),自幼好学,虽然出身宦门,却不屑于走征召署官的进身之路,决心走科举正道。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走上仕途,授邵阳主簿,改任大理评事、知蓬州(今四川仪陇县)录事参军。此时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杨全性格强悍蛮横,治下有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全都判为死罪,此案已结。邵晔考察其中有枉情,对判决文牍不肯签署,向杨全提出应当核实。杨全坚持要将张道丰等法办,张道丰等人呼天抢地,表示不服。邵晔于是将他们关在狱中验案勘查。不久,捕获正盗,张道丰等人得到释放。杨全因判错案削籍为民。在此案办案过程中,邵晔多次代杨全被朝廷召见对状。宋太宗嘉许他说:“你能使我的平民活下来,深可嘉敬。”赐钱5万给邵晔,并下诏将杨全的事诫谕天下。邵晔授光禄寺丞,派出到广南采访刑狱。不久,任荆湖南路(治所在今湖南长沙)通判。以后赐佩绯鱼,迁著作佐郎,知忠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历任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监察御史。为照顾其就近赡养0,知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及后,以御史之职入朝,兼管三司磨勘司,迁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年间,邵晔曾被任命为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将出使交趾。事因交趾国王黎桓死后,其子龙钺嗣立,龙氏兄弟内讧,其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龙钺自立为王。其兄明护率扶兰(今广西扶兰县)寨兵攻战。邵晔闻此变故,在岭表驻节下来,将情况上奏,改授缘海安抚使,许以临机从事。邵晔遂向安南国发出文书,宣谕朝廷威德,着令其尽速确定王位,以安定局面。明护等听从命令,拥戴龙廷主持军事,局面迅速安定下来。邵晔见局势得到控制,立即将朝廷准备赠给黎桓的礼物改赠给新帅,并向朝廷奏言:“怀抚外夷,应当体现出诚信。不如等到龙廷向宋朝举贡时,别加封爵,再加赐礼品。”宋真宗表示嘉许。邵晔回京以后,改任兵部员外郎。他接受出使任务时,发给官钱80万以便在市上购买私人互相拜访时赠送之物。等到安抚已成,只支付一半。而他还留心边陲地形,向朝廷上邕州(治所今广西南宁)至交州(治所今越南河内)水陆路及宜州,(治所今广西宜山)山川等四图,对交通要道及军事要地描绘详尽。不久,判三司三勾院,执掌盐铁、度支、户部的财政大权。所举荐的季随犯有-罪,受其牵连,本当削职,宋真宗看在他有远使之功,只令他停职。
大中祥符元年(1008),邵晔重新起用为兖州(今山东兖州)知州,上表请封禅泰山,封禅事毕,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任淮南-荆湖制置发运使,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运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京都,兼制茶盐、铸钱之政及监察官吏。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广州城近海,对外贸易兴旺,但往往苦于飓风之害,影响蕃舶靠岸停泊。邵晔主持开凿内濠,使船只得以入濠避风。邵晔所凿内濠在广州子城内,即今玉带壕(由仰忠街至高第街北一段)。这是宋代开始建设广州港城的一件大工程,对宋代广州发展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州民间流传有歌谣称:“邵父、陈母,除我两苦。”邵指邵晔,陈指继任广州知州陈世卿,他下令解除按人头买盐之限制,允许自由买卖。邵晔在广州为百姓办了实事,因而为老百姓所歌颂。邵晔病逝于广州任上,终年62岁。
[以上内容由网友"Robert"分享。]
以下与邵晔相关信息:
以下邵晔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