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英
范子英(1910—1980),原名范启姚,西河镇下黄砂村人。父亲范梅初,早年到星加坡谋生,境况不佳。子英3岁,母亲辞世,寄养于寡居的伯母家。6岁入学读书,时学时辍,到15岁,即随水客到马来亚的槟城,先在姐夫家落脚,后为人佣工。为求在侨居地能站住脚,他利用工余时间刻苦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学习侨居地较多人使用的闽南语和粤语。他生活十分节俭,把积蓄起来的钱寄回家中,清偿在家时欠下的债务,又常念自己饱尝辍学之苦,对家乡教育事业十分关心。民国25年(1936),他捐款3000块光洋给家乡的培才学校扩建校舍。
子英一面经营商业,一面读书,寻求真理,对祖国的发展变化十分关心。他认真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写了3万多字的笔记《哲学浅说》,还写过《华侨的出路》一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十分向往祖国的新生,1954年,便毅然举家迁回广州市定居。
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全国侨联委员、广东省侨联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工商联委员、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常务董事、广州侨光中学董事、广州市华侨小学副董事、大埔县副县长、大埔县华侨投资公司董事等职。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致公党,后又被选为致公党广州市委常务委员,在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开展侨务、工商工作方面作出了贡献。
1980年11月,回大埔参加人代会,因心脏病突发身故。
[以上内容由网友"Bob"分享。]
以下与范子英相关信息:
以下范子英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