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广东 > 梅州市 > 名人

李敦化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李敦化(1893~1985)
  李敦化,又名李意吾,广东兴宁人。父亲李曰京,曾任广东省议会议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2月,李考入两广高等工业学校预科。民国元年(1912)7月,因学业优异,被选送日本官费留学。在日本,他先后就读于东京东亚预备学校、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和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接着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攻读应用化学,于民国9年7月毕业。同年9月,他到日本大坂化学工厂学习、考察。
  翌年秋,从日本学成回国,在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广州市民大学任教。民国13年(1924),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与黄埔军校。李敦化被聘为广东大学筹备处委员,并任理科教授,讲授应用化学课程;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讲授火药兵器,后又兼该校军器研究处研究员。
  民国17年(1928),李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硫酸厂——梧州硫酸厂,任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该厂的生产设备,由德国制造,但因技术关键问题未解决,一直未能顺利投产。李接手研究,终于解决了德国专家未能解决的难题,用国产硫铁矿首次生产出硫酸。李为此撰写了《梧州硫酸厂办理经过报告书》,为中国早期硫酸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化学工业的珍贵史料。
  民国22年(1933)8月,他回到中山大学任教,并与萧冠英等人一起创办了中山大学工学院。先后完成《硫酸制造法》、《硝酸制造法》、《碱工业》等多部著作,翻译了日本松井元太郎等著的《最新化学工业大全》第二册等专著。他的这些专业著作和译著,成了高等院校的教科书,或被列进化学工业丛书。
  抗日战争期间,他随中山大学转移到云南江和广东坪石等地。民国31年(1942)7月,他在坪石任广东省营化工材料厂总工程师。在困难条件下,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地生产出当时急需的硫酸、盐酸等化工产品。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在中山大学任教,并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胜利勋章”和“久任教授奖金”。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1951年开始从事无机工业的催化研究。先后完成了《钨冶金法研究》、《关于接触硫酸工业用钒触媒的一些探讨》、《关于废钒触媒复活利用问题的一些探讨》、《关于非钒触媒在接触硫酸工业上的应用问题》、《钼代钒制造硫酸工业用触媒》等论文,撰写了专著《硫酸工艺学》。《关于废钒触媒复活利用问题的一些探讨》一文,曾被收入美国《化学文摘》,同时日本《硫酸》杂志转载了该文摘内容。1951年,商务印书馆再版了李敦化的专著《硫酸制造法》和译著《最新化学工业大全》第二册。从1950年到1951年,他被选为广州市第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李被任命为华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随后,任华南工学院教授。195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翻译苏联K·M·马林等著的《硫酸工业》一书。曾连续当选为第一、第二届广东省人大代表。
  从1963年开始,李连续任第三、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1964年9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因在硫酸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誉为中国近代硫酸工业的开拓人。1985年1月27日因病逝世。
下一名人:张活游
[以上内容由网友"Scott"分享。]

以下与李敦化相关信息:

以下李敦化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