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台建于高2.07米的基台上,为歇山卷棚顶,台面至前檐高6.25米,台宽12.73米,深11.78米。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为两层式长廊,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赏台上演出。戏台分前后两部分,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并作为布景。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整个戏台采用拱形结构,演员唱戏时,声音拢聚一处,浑厚悠扬。
明末清初期间,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新戏班的首场演出必在祖庙万福台举行,通过之后才可以到四乡巡演,而外地来的戏班想要在佛山演出,也需通过在万福台的演出。当时的说法是:“要先给北帝审戏,之后一年的巡演才能够顺利。”除图个吉利外,各路戏班还借此来展现阵容,因此,当时万福台被称为“审戏台”。
新中国成立前,万福台上专做北帝看的“神功戏”,所以选戏很严格,大多是《六国大封相》等题材,或济世、颂世一类的戏文,以感谢北帝或者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0”前期,因破“四旧”,粤剧遭到重创,万福台一度-台禁演。1972年,万福台随祖庙的重新开放而再次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并静静地守候1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又因粤剧兴起而“活”起来,很多粤剧名家和活跃的粤剧“私伙局”(民间粤剧团体),经常到万福台唱戏。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三月初三北帝诞、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万福台都有连台好戏,是戏迷的好去处。随着现代粤剧表演装备越来越多,舞台要求越来越大,只有现代普通戏台四分之一大小的万福台,已无法让现代大戏在台上成型。大型演出场所逐渐转向剧院大型戏台。名家、“大老倌”来了,大多在万福台只以清唱曲艺为主的形式表演,充其量也只做一些折子戏。2002年,曾经晚晚都有戏上演,后由于演出缺乏经济效益和新意,同时因大锣大鼓所引起的噪音受到附近居民投诉,以及强烈灯光对文物保护不利,因而每晚的表演安排被取消。
1997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佛山祖庙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